《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
培新学校李艳红
【教学目标】
1、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石的特点。
2、知人论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
的品质与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在自然中得
到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 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 竹石
2、找题目的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
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千锤万
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 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
容次数很多,是虚词。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 桃花潭水深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烈火焚烧 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图片)假如你是其中的
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③粉骨碎身 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出示相应的图片)
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 ,然
后 ,最后 。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
态度呢?
④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
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而在石灰
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全不怕”。
2、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粉骨碎身,它这么做的目的却
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1)洁白的石灰在我们人间留下了哪些痕迹?(洁白的墙、可用于干燥、
吸湿、去除异味、消毒??)
(2)此时,我们不由的敬佩石灰的 (顽强不屈、英勇无畏、无私奉
献) 精神。请带着这种感情把古诗读一读。(出示古诗)请学生示范读,齐读。
3、像这样,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石灰的特点,这是学习咏物诗
的一种方法。(板书:抓关键词)
4、 知人论诗,学习托物言志。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你们知道是诗人多大年纪写的吗? (2)于谦12岁的时候就写了《石灰吟》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才12岁的
他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你们来大胆的猜猜?(于谦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3)的确,于谦自小就有远大志向。小时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
祥的画像,于谦非常钦佩文天祥,就把那幅画挂在书桌边,并且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如果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样高声诵读这首诗?
(4)后来于谦长大了,他和文天祥一样做了官。现在让大家看一下他做
官的故事。课件出示:两袖清风的故事。
如果你是做官后的于谦,你会怎么吟诵这首诗?
(5)后来,瓦剌入侵,当时的皇帝明英宗被俘虏了,于谦就提出“社稷
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让皇帝的弟弟继位,率兵打败了敌人,使人民免遭生灵涂炭,后来明英宗重新回来当皇帝,对当年于谦让他弟弟做皇帝的事耿耿于怀,再加上其他官员的陷害,就以“谋反”罪把于谦杀害了。抄没家产时,于谦家除了书籍,没有值钱的东西。如果你是临死前的于谦,你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来向世人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呢?一起来读。(配乐读)
(6)《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这首诗不
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在——(他在抒发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像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我们通过了解得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这首诗,这样的方法叫:知人论诗。(板书)
(二)《竹石》
1、接下来,请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请看自学提示一:自由读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竹石的特点。 2、学生汇报。
(1)咬定:(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竹石是牢牢扎根在
青山上的,体会到竹石刚毅的性格。)
(2)立根:把根深深地扎入哪里?(立根:扎根、生根。破岩:破裂的
岩石。)(生长的环境非常恶劣,但是却能把生长,生命力极强)
(3)千磨万击:想象一下竹子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磨难,什么打击?
(风霜雨雪电击雷鸣)
(4)创设语言情境,指导朗读。
①、春天,当雷声轰鸣、闪电霹雳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破岩中。
②、夏天,当暴雨袭来无情地鞭打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
在破岩中。
③、秋天,当秋风飒飒吹得竹子摇摇欲坠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④、冬天,当风吹雪溅铺天盖地而来时,竹石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破岩中。
经历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考验后,竹石挺立在山岩中,这就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时此刻,你最想用哪个词来概括一下竹石的精神呢?可以是诗中的词,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不屈不挠 傲然挺立 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坚定不移 坚贞不屈)
3、刚刚我们通过抓关键字词,体会了竹子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