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他被称作“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杜甫的“三吏”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远_而__近_,时间是从__朝_至_暮_,并由望岳 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高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实___景,用_细节____描写,表达了_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___。
3、\造化\句写泰山的_秀美___,是__虚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高大__,是__实__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综合起来写的是近望中所见的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远望___,颔联是_近望____ ,颈联是_细望_____,尾联是_俯视_。
5、结合全诗,说说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答案:望有?观望: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希望战火平息;?盼望: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整体形象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诗人的感受__。
7、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景色? 答案: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8、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9、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诗。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割”字炼的极好,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不尽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
1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正解: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1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
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__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__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1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经常出现的考点:
1、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
情怀。
2、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气氛。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4、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作简要赏析?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狠别而惊心,突出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答案: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6、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7、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8、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_万金_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_亲人__的强烈思念。
9、《春望》一诗的主题是 伤感国事,怀念家人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11、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答案:安史之乱。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
13、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答案: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情,深沉真挚。
1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答案: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