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文学一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3:48: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六、论述题

1、试举例分析《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感伤诗的奠基,如《绿衣。邶风》对元稹《遣悲怀 (其二)》和苏轼《江城子》的影响。 二、风雅与文学革新。1,《诗经》的风雅精神,即《诗经》所表现出的关注现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2,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关注现实,关注政治与道德)如刘勰 钟嵘 陈子昂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元稹等诗人。

三、比、兴的垂范。从《诗经》中总结概括出的一条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原则,既包括寄情于物、情景交融,还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把风雅艺术化的重要途径,含蓄委婉、蕴蓄有致,如屈原的《楚辞》,汉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中的运用。四、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表现技巧等的影响。如四言诗的创作《春宿左省》(杜甫)“数问夜如何?” 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 。”

2、试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屈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祟高理想、峻洁人格和充满着爱国热情的、“可与日月争光”的伟大诗人的典型。2.《离骚》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如香草美人的譬喻。

3、结构宏大完整、夸张大胆、想象奇特,艺术熔神话与现实于一炉,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4.在诗歌形式和诗歌语言上也有很大的创造。 3、《左传》在叙事方面有何特色,试举例说明之。

(一)叙事完整,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白描手法:遵循时空观念、重视事件全过程、较少渲染烘托(晋公子重耳之亡)

(二)《左传》善于描写战争 描写战争的特点(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

A、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

B、写战争过程的文字不多,但写得紧张激烈、曲折生动。 C、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

D、叙事长于将史实与神话传说、轶事传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三)《左传》的写人艺术。 4000多人,如重耳、子产、蹇叔、先轸、介之推、鉏霓,通过对话、行动、细节表现。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行动、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

(四)《左传》的记言文字《左传》语言的总体特征:简练含蓄,词约义丰。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简洁精炼,委曲有致,栩栩如生。如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弦高犒秦师、重耳对楚王。软中带硬,语含威胁孟明稽首、鬬勃请战 抓住要害,晓之以理:烛之武退秦师、宫之奇谏假道。委曲婉转、陈述利害王孙满观师、韩厥擒逢丑父 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五)比喻手法--成语警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唇亡齿寒、贪天之功、数典忘祖、退避三舍、一鼓作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风马牛不相及、表里山河、厉兵秣兵、馀勇可贾、困兽犹斗、尔诈我虞、其乐融融、外强中干、畏首畏尾、铤而走险、鞭长莫及、疲于奔命 、从善如流、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甚嚣尘上、有备无患、唯马首是瞻。

4、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 《逍遥游》一(开篇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借鲲鹏变化为喻,说明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无待而游于无穷,然乎归结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至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引许由的故事以证明圣人无名之意。 三(至杳然丧其天下焉):借肩吾、连叔的对话以证明神人无功之意。 四:以无用为大用,证明至人无己之意。

《庄子》的散文艺术:1、构思精巧,想象奇幻,气势奔放,意境雄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2、“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来阐明哲理。3、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4、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等。

第二编 秦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 )。 ①楚国 ②齐国 ③鲁国 ④秦国 2、《两都赋》的作者是( )

①扬雄 ②张衡 ③班固 ④司马相如 3、“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出自( ) ①班昭《为兄上书》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杨恽《报孙会宗书》 ④邹阳《狱中上梁上书》

4、汉代诗歌中,表现手法上喜用铺陈,多用对话的是( ) ①乐府民歌 ②《古诗十九首》 ③文人五言诗 ④民间歌谣 5、标志着五言叙事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

① 《孔雀东南飞》 ②《陌上桑》 ③《古诗十九首》 ④《行行重行行》 6、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先河的是( )

①王粲的《登楼赋》 ②张衡的《归田赋》 ③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④蔡邕的《述行赋》 8、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式的是( )

①贾谊的《吊屈原赋》 ②枚乘的《七发》 ③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④扬雄的《甘泉赋》 二、多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的首创者是( ) ①屈原 ②宋玉 ③荀况 ④贾谊 ⑤枚乘

2、宋玉是屈原之后的辞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

① 《高唐赋 》 ②《神女赋 》 ③《子虚赋》④《风赋》 ⑤《长门赋 》

3、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成就的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

①《子虚赋 》 ②《酒赋 》 ③《长门赋 》 ④《长杨赋 》 ⑤ 《归田赋 》 4、西汉的重要赋作家有( )

①贾谊 ②枚乘 ③张衡 ④赵壹 ⑤扬雄 5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作表作品有( )

①《归田赋》 ②《二京赋》 ③《刺世疾邪赋》 ④《两都赋》 ⑤《述行赋》 6、贾谊的政论散文除《过秦论》外,著名的还有( ) ①《陈政事疏》 ②《论贵粟疏》 ③《谏营昌陵疏》 ④《论积贮疏》 ⑤《谏猎疏》 7、《汉书》中由班昭、马续完成的部分是( ) ①纪 ②表 ③志 ④传 ⑤书

8、司马迁以“实录”的精神写作《史记》,表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论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历史观的两篇作品是( )

①《陈涉世家》 ②《留候世家》 ③《项羽本纪》 ④《高祖本纪》 ⑤《李将军列传》

9、汉代乐府机关收集民歌的主要目的有( ) ①观民风 ②定郊祀之礼 ③训练乐工 ④供帝王娱乐 ⑤丰富乐府乐章 10、《古诗十九首》是一组形式成熟的抒情诗,其主要内容( ) ①揭露社会黑暗 ②反映民生疾苦 ③游子思妇念别 ④仕途失意情绪 ⑤控诉战争的危害 三、填空题

1、汉代的赋可分为_骚体赋___、_汉大赋___和_抒情小赋___三类。 2、贾谊的赋作以《_吊屈原赋___》和《鵩鸟赋____》为代表作。 3、《子虚赋》和《_上林赋__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这两篇赋合起来又名_天子游猎赋_____。

4、东方朔善辞赋,以散体赋《答客难____》为最有名。《洞箫赋》是_王褒___的名篇。

5、扬雄四赋指《河东赋》、《长杨赋》、《甘泉赋____》、《羽猎赋____》。 6、汉赋四大家是_司马相如_、杨雄_ 、班固_和张衡。

7、张衡的《四愁诗____》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

8、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_历史散文___ 、政论散文___和游记散文。

9、鲁迅评价贾谊和晁错的散文是___西汉鸿文_____,“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10、《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是_贾谊___的长篇政论散文名作,它被称为“_万言书”。

11、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是_王充__、王符__和__仲长统_。 12、东汉后期较重要的政论散文有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

四、名词解释

1、散体大赋 又叫体物大赋或汉大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在形式上,大赋一般铺张扬厉,汪洋恣肆。在艺术表现上,它想象丰富,语言奥博,描写细密,结构宏丽,有巨丽之美,在

结尾往往有所讽谏。赋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序”,是开头,交代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是正文,主客之间,或彼此夸耀宫苑、京都的壮丽,或极力描绘帝王贵族畋猎歌舞的欢乐;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从中显露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2、骚体赋 骚体赋:指的是模仿“楚辞”写成的赋,内容侧重抒情,篇幅短小,多用“兮”字语句。代表作家是贾谊,代表作品《吊屈原赋》《鵩鸟赋》。 3、抒情小赋 以赋抒情,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纪行赋刘歆的《遂初赋》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述志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4、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班固

5、互见法 又叫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把其他方面特征放到别人传记中显示。

6、汉乐府 汉代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构搜集,保存,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五、简答题

1、简述汉大赋的发展过程。汉大赋的审美意义。 汉大赋的发展分三期:

1、汉初为形成期:枚乘的《七发》是奠基之作

2、武帝到东汉中叶是鼎盛期: 汉赋四大家,即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3、东汉中期以后为衰微期: 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艺术特征:铺张扬厉 韵散结合 辞采富丽 虚构人物 “劝百讽一”

评价:在今天看来,汉赋虽也有一些较好的作品,但绝大部分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僵化了的辞章。它们的主要缺点,是形式呆板,文字堆积,辞句艰深,缺乏情感,缺少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2、简要说明《史记》的叙事艺术。 1、 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2、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评价恰当 各传以类相从 合传。 3、 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项羽之败 李广不遇 吴起之死

4、 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精于剪裁,详略得当 在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5、 以李陵和苏武的传记为例,说说《汉书》人物刻画的特点。见教材《中国文学史》P216

4、试述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形成过程。

我国古代叙事诗有一个萌芽、出发形成到臻于成熟的过程。

(1)先秦时期,诗歌的基本形式是抒情诗。但《诗经》中的部分诗歌已有叙事成分,如《生民》《公刘》等,记事概括,没有中心情节和饱满的人物,是叙事诗的萌芽。

(2)叙事诗至汉代乐府民歌方初步形成。民歌是诗歌的先行者,两汉乐府民歌中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如《东门行》、《陌上桑》等,它们都写了生活中的片断,有情节、有人物、有一定矛盾冲突和性格特征,意味着叙事诗已初步形成。 (3)东汉末年,出现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标志着叙事诗的发展和成熟。

5、分析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叙事成就: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一、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如《羽林郎》《陌上桑》《陇西行》 《上山采蘼芜》 《艳歌何尝行》《天马》 二、多数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羽林郎》 四、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于叙事,略于抒情。详于铺陈场面、仪仗侍从,略写首尾和人物容貌。 思想内容:

一、对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生活的深刻揭示。如 苦:《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 。乐:《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二、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如《上邪》、 《江南》 《白头吟》 、《有所思》《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羽林郎》。 三、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薤露》、《蒿里》、《战城南》《日出入》、《艳歌》、《练时日》、《华烨烨》、《上陵》。

四、动植物的诉说与寓意。如假托植物之口进行自述:《雉子班》植物和人对话:《董娇娆》。 6、《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是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许多诗篇都能巧妙的起兴发端。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或融情于景;或寓景于情;或以事传情,总是自然高超,曲尽其妙。如《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畔草》 《西北有高楼》

2、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3、以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具有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六、论述题

1、举例分析《史记》人物刻画的主要成就。

1、闾巷之人的入传。如“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闾巷之人,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2、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战国四君子苏秦、张仪、张良、陈平、韩信共性:知恩图报:韩信、刘邦、张苍、陈平以怨报怨:伍子胥、李广、主父偃、苏秦士为知己死:刺客列传,侯嬴、朱亥衣锦还乡:项羽、刘邦 3、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项羽刘邦信陵君

4、 注重通过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外貌、神情描写刻画。人物陈胜、项羽、刘邦李斯的心理张良

2、汉代赋体文学的的发展历程(分期、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艺术成就)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文学一期末复习资料 的文档
古代文学一期末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bln526lun75clm2zb5u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