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大力开展以节能减排增效、节支降本增产为主要内容的“双增双节”活动,着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就业型、成长型困难企业实行有关规费减免,降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社保缴费门槛,全面落实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搭建贷款信用担保平台,重点对有市场、有合同订单、有效益、有信誉,不是高污染、高能耗、高危产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增强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企业与国家大产业、大工程、大项目加强对接,抢抓订单,扩大市场份额。帮助和支持适销对路产品扩大有效生产。整合资金2亿元以上,免费为工业园区新招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以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突出抓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长久不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全省4300万亩耕地的底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农业项目支持、相关补贴倾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省财政新增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建设10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重点抓好70个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改进木材采伐指标管理方式、扩大林木火灾保险试点范围等配套改革。今年林权抵押贷款力争达到35亿元。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林区村级防火,安排5000万元支持特色林业产业发展。
以实施“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启动“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重点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高产创建示范工程、良种推广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水源和灌溉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保障服务工程、沃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十大工程”建
设,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00万亩以上,总产达395亿斤以上。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组织实施新增百万吨油料工程、百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工程、百万亩城市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千万亩柑橘(果业)发展产业化工程、鄱阳湖现代渔业发展“双百”工程等10个大宗农产品基地化、产业化工程。
以拓宽增收渠道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农民增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较大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标准,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省财政安排4000万元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全面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充分发挥收购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省财政增加安排3000万元,总额达1.3亿元,重点支持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三是着力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坚持外出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镇、进工厂、进园区、进社区,从事生产制造、建筑施工、社区服务,经商办企业;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依托当地市场和资源,从事农产品加工、经销、商贸服务,创办实业。大力发展农村劳务中介,强化信息技术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帮助和支持。改进户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消除一切对农村转移人口的歧视性政策,让进城务工人员进得来、稳得住、有保障。四是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工业园区为重要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园区企业在稳定现有用工的同时,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招纳熟练工,既为农民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打好基础。鼓励和引导积累了一定资金、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实现由劳务向创业转型。认真落实我省鼓励工业园区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17条政策措施,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信息登记管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小额贷款扶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工作,尽最大努力促使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着力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拉动力。
强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支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信贷规模,争取全省贷款规模增幅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于“三农”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积极引进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机构入赣,抓好民生银行南昌分行、中银国际证券、永安期货江西营业部的筹建和开业,鼓励已在省内落户的股份制银行在有条件的设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培育上市资源,做大江西板块。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金融信贷担保公司,提高省投资集团、地方铁路投资集团、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的融资投资能力,抓紧筹建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全面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抓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发展。规范发展各类服务性中介组织,提升信息通讯及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水平,大力支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实施好下放权属、股权多元、嫁接改造、转制重组及兼并破产等“五个一批”改革,推进首批42户下放省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工作。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合作与重组,重点推进江钨集团与上海望潮、煤炭集团与北京中弘、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中银香港等合作。抓好新钢与洪钢的整合重组,支持江铜、江钨等有融资能力的优强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在安置好职工的前提下,继续推进69户政策性破产企业的破产操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薪酬分配机制,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增量资产奖励股权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行公共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统一规范透明、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省直管县”改革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县(市),逐步推开“村账乡代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扩大到61个县(市、区)。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设区市级公务卡制度改革。切实抓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全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制订和落实好相关配套措施。抓好区域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抓好南昌、新余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和
萍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全省改革探索经验。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文化出版产业以及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等。继续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领头创业,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为创业融资提供支持。新建2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力争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上缴税金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8%以上。
(五)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 全力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做好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争取年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纳入国家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抓好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做好一批战略性工程的前期工作,突出抓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调研论证和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尽快通过国家审批。
切实抓好以“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整治和建设。继续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内50%以上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同步建成。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营运,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开工建设一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重点推进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提高无害化处理率。加大“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继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七个不准”专项治理行动。保护区内凡不符合“三个坚决不搞”要求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其他企业也逐步有序迁出水源保护区范围。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坚持科学造林,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农村房前屋后空地造林绿化,省财政再安排3亿元免费向农村群众提供造林苗木。抓好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血防林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争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支持和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