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周周测06 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46: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周周测06 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

一、语基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把虚心看作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________,抓住了要害。 ②虽然他想方设法遮掩,但他的秘密,还是被老陈________,引来哄堂大笑。 ③李敖的演讲总是引经据典,语言犀利,________,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 A.一语道破 一语中的 一针见血 B.一针见血 一语中的 一语道破 C.一语中的 一语道破 一针见血 D.一语道破 一针见血 一语中的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两会以来,有关“改革、环保、养老、创业、扶贫”等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话题屡屡见诸于报端,引起广大人民的热议。

B.截至2015年底,我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已超过12万千米,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已达1.9万千米,已经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C.大数据让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回归本源,它通过对经济生活、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影响,与每个人产生密切的联系。

D.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未来每年全国平均新生儿新增的规模预计在250万左右。这给医疗、教育等领域都将带来很大考验。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完全不同的人群,“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________。在长时间面对屋内沉重压抑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精神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式。

A.更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B.同时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其缺憾 C.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 D.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因用词大胆及与原意不符而备受争议,①________________,甚至《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也发文批评冯唐译本。不过,激烈的反对声浪中,②________________,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她列举几处翻译,指出“这个译本‘信’没有问题,问题出在‘雅’上面”“使用网络用语仅仅是为了押韵”“在诗意上冯唐译本明显比过去国内多个译本中水平最高的郑振铎译本略胜一筹”。她得出结论:③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是一个译者个人风格过于强烈的译本罢了。

5.下面是警示人们不要滥砍滥伐的两幅漫画,你更喜欢哪一幅?请简要说明该幅漫画的内容以及你喜欢它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借渔者的歌声来烘托三峡秋景凄凉哀伤的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女子诉说自己嫁到男方家后从早到晚操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结尾以一杯清酒祭月,表达对人生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汶京兆尹尊十世孙也。父蔚,世修儒史之学。接幼丧父,哀毁过礼,乡亲皆叹曰:“王氏有子哉!”渤海刘原为河东太守,好奇,以旌才为务。同郡冯收试经为郎,七十余,荐接于原曰:“夫骍骝不总辔,则非造父之肆;明月不流光,则非随侯之掌。伏惟明府苞黄中之德,耀重离之明,求贤与能,小无遗错,是以鄙老思献所知。窃见处士王接,岐嶷俊异,十三而孤,居丧尽礼,学过目而知,义触类而长,斯玉铉之妙味,...经世之徽猷也。不患玄黎之不启,窃乐春英之及时。”原即礼命,接不受。原乃呼见曰:“君欲慕肥遁之高邪?”对曰:“接薄祜,少孤而无兄弟,母老疾笃,故无心为吏。”及母终,柴毁骨立,居墓次积年。备览众书,多出异义。性简率,不修俗操,乡里大族多不能善之,唯裴雅知焉。平阳太守柳澹、散骑侍郎裴遐、尚书仆射邓攸皆与接友善。出补都官从事。永宁初,举秀才。友人荥阳潘滔遗接书曰:“挚虞、卞玄仁并谓足下应和鼎味,可无以应秀....才行。”接报书曰:“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识智之士钳口韬笔祸败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荣斯行欲极陈所见冀有觉悟耳”是岁,三王义举,惠帝复阼,以国有大庆,天下秀孝一皆不试,接以为恨。荡阴之役,侍中嵇绍为乱兵所害,接议曰:“夫谋人之军,军败则死之;谋人之国,国危则亡之,古之道也。荡阴之役,百官奔北,唯嵇绍守职以遇不道,可谓臣矣,又可称痛矣。今山东方欲大举,宜明高节,以号令天下。依《春秋》褒三累之义,加绍致命之赏,则遐迩向风,莫敢不肃矣。”朝廷从之。及东海王越率诸侯讨颙,尚书令王堪统行台,上请接补尚书殿中郎,未至而卒,年三十九。(选自《晋书·王接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识智之士钳口/韬笔祸败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荣斯行/欲极陈所见/冀有觉悟耳/ B.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识智之士钳口/韬笔祸败/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荣斯行欲/极陈所见/冀有觉悟耳/ C.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识智之士钳口韬笔/祸败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荣斯行/欲极陈所见/冀有觉悟耳/ D.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识智之士/钳口韬笔/祸败日深/如火之燎原/其可救乎/非荣斯行欲/极陈所见/冀有觉悟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文中是指善于自处、不求闻达之士,即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有时也指等待分配职位的未仕之人。 B.“孤”,这里指幼而丧父。古代常用“鳏寡孤独”这一词语,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独。 C.“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这里是指科举制中经过院试而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 D.“足下”属于称呼对方的敬辞,多用于朋友、同辈之间,古时也用于对上,而燕太子称荆轲为足下则是尊敬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接自幼丧父,哀痛身毁表现得超过礼数,乡亲们都称赞王氏有个好儿子,河东太守刘原听说此事后也感到好奇。 B.冯收认为王接优秀异常,居丧期间竭尽礼数,学习过目不忘,义理能触类旁通,具备了治理世事的美德,所以特地向刘原推荐。 C.王接博览群书,常有与众不同的见解。生性简朴直率,不修习世俗推崇的操行,乡里大族很多人都不能好好对他,只有裴与他交好。 D.荡阴之战,百官奔逃,只有嵇绍忠于职守来抵御不道之寇,被乱兵杀害,王接提议对嵇绍加以褒赏,以示榜样,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接薄祜,少孤而无兄弟,母老疾笃,故无心为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岁,三王义举,惠帝复阼,以国有大庆,天下秀孝一皆不试,接以为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傒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咸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祐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曰:“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傒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策》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贫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蠲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暨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曰:“吾亲..未贫食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大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揜覆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贫。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铭辞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有功勋的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书因傒斯言,遂蠲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周测06 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一、

1.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句话就说清了事情的重点。一语道破:一句话就把问题的要害或真相说穿了。一针见血:比喻言辞直截了当,切中要害。①句,根据横线后面“抓住了要害”,可见前面是“中的”,所以应选“一语中的”;②句根据横线前面的“设法遮掩”“秘”两词,可见是被老陈“道破”,才引来哄堂大笑,所以应当选“一语道破”;同样,根据前面语境,③句应选“一针见血”。

2.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见诸于”语意重复,“见诸”就是“见之于”的意思,可删掉“于”。B.主宾搭配不当,“铁路运营里程”成为“国家”搭配不当,可在“已经”前加“我国”。D.语序不当,应改为“全国平均新增的新生儿规模”。

3.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A.递进关系不当;B.“弥补其缺憾”不准确;D.“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说法绝对,且与后文衔接不当。

4.①许多读者(或民间人士)更是明确表示反对 ②也有支持的声音 ③冯唐译本是最好的中文译本(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第一空的内容与后文的内容形成递进关系,后文的观点是批评,主体是官媒,因此第一空的观点也是批评,主体是民间人士,可以填“民间人士明确表示反对”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的内容跟前文的反对形成转折,应该是“支持”,可以填“也有人表示支持”之类的内容。李银河认为冯唐的翻译比国内水平最高的郑振铎的译本还略胜一筹,因此,她的结论应该是“冯唐翻译的《飞鸟集》水平最高”。

5.示例一:我更喜欢图1。图1的主体部分是一大片滥砍滥伐后的树墩,一只小鸟恳求砍伐者将其带走。漫画中小鸟的哀求让人深思:滥砍滥伐不仅会毁掉森林,也会毁掉生命的家园。它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更具感染力。图2则太冷峻。

示例二:我更喜欢图2。图2的主体部分是一棵手掌形的树,“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两个指头,构成表示胜利的“V”形。标题与画面形成强烈反差,意思是溢砍滥伐并不是胜利,而是生命的残缺。标题与画面主体反差强烈,更具讽刺性,更震撼,让人深思,图1则太简单。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两幅漫画的主题均为“警示人们不要滥砍滥伐”。首先应该明确喜欢的对象;其次要认真分析漫画,说出喜欢的原因,即描摹画面并指出其寓意;

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周周测06 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bocx1sarh6c4rp7oypx5gf8x599m300sx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