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⑵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常见的三种超高过渡形式: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绕各自车行道中线旋转
①、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车行道绕中间带的中心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行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值。宽度≤4.5m
②、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将两侧车行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各种不同中间带
③、绕各自车行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车行道分别绕各自的中心线旋转,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车道>4条车道
24、超高缓和段纵向过渡形式包括:直线过渡式(最常用)、改进直线过渡式、曲线过渡式。
25、城市道路设计横断面设计图比例尺采用:1:100或1:200。 26、城市道路超高简渐变率 设计车速(Km/h) 超高渐变率 80 60 50 40 30 20 1/150 1/125 1/115 1/100 1/75 1/50 8
《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2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平均断面法 28、平面设计原则:
①平面设计应遵城市道路网规划; ②应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③科学的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 ④应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出入口、分隔带等等; ⑤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
29、平面设计的总目标是: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快速、经济和舒适。
30、平面设计图的比例尺通常在1:500-1:1000。 31、平面设计三要素: 直线—曲率为零的线形 圆曲线—曲率伟常数的线形
缓和曲线(回旋线)—曲率为变数的线形
32、当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60Km/h时,直线的最小长度应为: ①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6V; 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m)宜大于或等于2V。 33、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34、最大纵坡: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永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9
《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35、圆曲线的计算:
T=Rtan(α/2) L= J=2T-L E
T:切线长 E:外距 α:转角 L:曲线长 J: 超距或校正值 R:半径
36、竖曲线的计算:
坡度差ω=i2-i1 竖曲线长度L=R|ω| 竖曲线切线长T=L/2 最大竖距E=T2/2R (T2表示T平方)
10
《城市道路设计》 第二版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