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组织特性:MR的信号强度在某种程度上还与被检组织本身的特性有关,高质子密度的组织、具有短T1和长T2值的组织,其信号幅度均较大,有可能获得很高的SNR。 ⑷体素:在扫描序列中,体素的大小及形状是由扫描矩阵,FOV、层厚、层间距等参数确定的。改变矩阵将直接影响到SNR,矩阵变大时SNR降低。体素的大小又是由FOV和矩阵共同决定的,因此,FOV的选择对SNR有很大影响。矩阵一定的情况下,增大FOV使SNR提高,反之亦然。
随着层厚的增加,图像的SNR也可大大提高。
⑸时间参数:与SNR有关的脉冲时间参数主要有TR和TE。TR延长,下一周期再行激励时在横向就会有更多的信号输出,因而可提高SNR。TE越长,SNR降低。
⑹信号平均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或NSA是与SNR关系极为密切的扫描参数。MRI扫描时,改变NSA,是改变某一扫描序列重复执行的次数,NSA选得越大SNR的改善就越明显。
⑺射频线圈:减少位于线圈敏感区内的组织就能降低噪声,只要是线圈贴近被检部位就可提高信号幅度。三大类线圈中,表面线圈的SNR最高,头线圈次之,体线圈最差。
⑻静磁场强度:热平衡时核系统高低能级上的核素差随Bo的增强而增加,显然,加大Bo可使MR信号增大,因而提高SNR。但目前此方法有限。 ⒒简述TI对MRI图像对比度的影响?
在IR序列中,图像的对比度主要受TI的影响,应根据临床需要灵活选用。例如,为了抑制脂肪信号,TI取值应非常短,并使之满足TI=0.69(T1)fat的条件(T1弛豫曲线过零点之值),正如在STIR序列中所说明的那样。如果成像的目的是为了区分那些T1值相当接近的组织(如灰质和白质),T1值就应很长(与被区别组织的T1平均值相当),这样就可产生T1对比很强的图像。
⒓CR图像处理中协调处理的作用是什么?分析协调处理的四个参数的作用、方法。
也叫层次处理。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调节影像的整体密度。在FCR系统中,它以16中协调曲线类型作为基础,以旋转量、旋转中心、移动量作为调节参数,来实现对对比度和光学密度的调节,从而达到影像的最佳显示。
⑴协调曲线类型(GT)协调曲线是一组非线性的转换曲线,其作用是显示灰阶范围内各段被压缩和放大的程度。
⑵旋转中心(GC)为协调曲线的中心密度,其值依照医学影像的诊断要求设定为0.3-2.6。改变GC即改变了曲线的密度中心,针织可由正像变成负像,或相反。调整GC,可得到ROI清晰的显示。
⑶旋转量(GA)亦称转换灰度量,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
⑷协调曲线移动量(GS)亦称灰度曲线平移。用于改变整幅影像的密度。 借助这四个参数可以获得适用于诊断目的的影像对比度、总体光学密度及黑白反转的效果等。
13.医学成像技术的分类?
答:现代医学成像按其信息载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1)X线成像(2)磁共振成像(3)超声成像(4)核素成像(5)光学成像(6)红外、超声成像
14.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①管电流量②管电压③摄影距离④增感屏⑤被照体厚度及密度 ⑥胶片的感光度⑦照片冲洗因素
15.增感屏的作用?
答:①可提高胶片的感光能力 ②缩短暴光时间,减少被照体移动机会 ③减少X线管消耗,延长使用受命 ④可使用小焦点,使影象几何学的不锐利度降低 ⑤可提高小容量X线机的使用范围 ⑥增加影象对比度 ⑦减少对患者的照射量
16.简述常规CT扫描方式。 答:(1)单束平移-旋转方式: (2)窄扇形束平移-旋转方式: (3)宽扇形束旋转-旋转方式: (4)宽扇形束静止-旋转扫描方式: (5)电子束扫描:
17.CT图像与X线照片进行比较
答:CT图像与传统照片相比,主要区别为: (1)CT图像没有严重的散射线影响 (2)CT图像没有影像重叠
(3)CT图像出现的伪影及干扰源的影响较严重。
(4)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在某种情况下比传统的X线照片低 (5)影响CT图像质量因素多且复杂。
18.什么是磁共振成像:
答: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射频电磁波(脉冲序列)对置于磁场中的含有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发生核磁共振,用感应线圈检测技术获得组织弛豫信息和质子密度信息(采集共振信号),通过图像重建形成磁共振图像的方法和技术。
19.简述CR的四象限理论
答:影像信息采集(第一象限):CR系统的影像是通过一种涂在IP上的特殊物质—光激励发光物质来完成影像信息的采集。第一象限表示IP的X线辐射剂量与激光束激发的光激发发光(PSL)强度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在大于1:104范围是线性的,使CR系统具有高的敏感性和宽的动态范围。
影像信息读取(第二象限):储存在PSL物质中的影像信息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需使用激光扫描仪将其读出并转换成数字信号。随着激光束的扫描,IP上释放出的PSL被自动跟踪的集光器收集,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强度的电信号,并被进一步放大,再由ADC转换成数字化的影像信号。扫描完一张IP,便可得到一幅完整的数字图像。第二象限表示输入到影像读出装置(IRD)的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影像信息处理(第三象限):影像处理装置(IPC)。经IPC处理,显示出适用于诊断的影像,可根据诊断要求施行谐调处理、频率处理和减影处理。
影像再现(第四象限):影像记录装置(IRC)。馈入IRC的影像信号重新被转换为光学信号以获得X线照片。IRC对CR系统使用的胶片特性曲线自动实施补偿,以使相对于曝光曲线的影像密度是线性的。第四象限决定了CR系统中输出的X线胶片的特性曲线。其特性曲线是依据X线剂量和成像范围自动改变的。
20.MRI成像的优缺点? 答: 优点:(1)、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和组织分辨力。(2)、可对任意方位的层面成像(3)、多参数、多序列成像(4)、可提供代谢、功能方面的信息(5)、多种特殊成像(6)、无电离辐射(7)、对比度增强(8)、流动测量
㈢选择题
1.CT的全称,正确的是(B) A、计算机扫描摄影 B、计算机体层摄影 C、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 D、计算机横断面体层扫描 E、计算机横断面轴向体层摄影 2.CT诞生的年份是(D) A、1895年 B、1967年 C、1971年 D、1972年 E、1979年
3.CT的发明人是(D) A、考迈克 B、莱德雷 C、安博若斯 D、亨斯菲尔德
E、维廉.康拉德.伦琴
4.CT与传统X线检查相比,相同点是(C) A、成像原理 B、成像方式 C、成像能源 D、图像显示 E、检查方法
5.与X线体层摄影比较,CT最主要的优点是(E) A、采用激光相机拍照 B、病人摆位置较简便 C、X线辐射剂量较小 D、可使用对比剂增强
E、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重叠
6.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C) A、曝光时间短 B、空间分辨力高 C、密度分辨力高 D、病变定位定性明确 E、适于全身各部位检查
7.与传统X线体层相比,CT的主要优点是(C) A、伪影减少
B、病人剂量减少 C、对比分辨率改善 D、空间分辨率提高 E、图像采集速度快
8.CT的主要优点是(A) A、密度分辨率高 B、可作三维重组
C、射线剂量较常规X线少
D、主要用于人体任何部位的检查 E、定位、定性准确性高于MRI检查
9.与屏-片摄影相比,CT利用X线的成像方式是(A) A、衰减射线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成像 B、利用衰减射线直接曝光成像 C、衰减射线转换成可见光后成像 D、利用衰减射线产生的荧光成像 E、利用衰减射线转换成电信号成像 B型题
10.与屏-片摄影相比,CT检查(D) A、空间分辨率高
B、单幅图像的表面剂量低 C、单幅图像的球管热量低 D、低对比度分辨率高 E、指定层面冠状面成像
11.与屏-片摄影相比,常规体层摄影(E) A、Cormack
B、Computed Tomography C、Ambrose D、McRobert E、Houndfield
12.CT发明者获得的奖项名称(D) 13.CT图像重建理论研究学者(A) 14.CT的英文全称(B)
A、无层面外结构干扰的断面图像 B、空间分辨率高 C、采用可见光成像 D、CT成像的优点 E、内脏观察显示直观
15.成像源对人体无损伤(C) 16.屏-片摄影的优点(B) A、胶片 B、线圈 C、探测器 D、数字图像 E、模拟图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