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向量运算中化简的两种方法
(1)代数法:借助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向量转化为“首尾相接”,向量的和即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
(2)几何法:通过作图,根据“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行法则”化简.
提醒: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要注意加数向量必须在同一起点,否则要通过平移将它们变为有相同起点的向量,然后作平行四边形. 3.向量加法应用的关键及技巧
(1)三个关键:一是搞清构成平面图形的向量间的相互关系;二是熟练找出图形中的相等向量;三是能根据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向量的和向量.
(2)应用技巧:①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将几何图形中的边转化为向量;②将所求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进而利用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进行求解. 当堂检测
1.平面内有四边形ABCD和点O,若A.梯形
2.在矩形ABCD中,A.
B.
+
B.平行四边形
,设
C.矩形 ,C.=2C.
,则____. +
=0
D.
+
+
=0
,
,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
D.菱形 ,则|a+b+c|= D.
3.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A.
+
=0
B.
+
=0
4.如图,已知=,用,表示,则等于
5
A.- B.+ C.-+ D.--
知识拓展
1.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A.
+
=0
B.
+
=0
+
=2C.
,则____. +
=0
D.
+
+
=0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则四边形ABCD是________(图形).
6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详细答案 ???????课前预习 ·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1)①非零向量 ②(2)和 (3)0+a a 2.
ABCD对角线AC
a+b
3.(1)b+a (2)a+(b+c) 【预习评价】 1.C 2.B 3.(1)4.a+c 5.0
???????知识拓展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1)利用三角形法则:作向量
向量
则向量
(2)0 (3)
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向量线AD所表示的向量
以AB,A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对角
即为向量a与b的和向量.
(2)结合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知,是等边三角形 (3) ??两向量方向相同时; ?两向量方向相反时.
2.(1)不是,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多个向量仍然成立. (2)交换律与结合律的作用是对向量的加法进行化简.
【交流展示——向量加法法则的应用】 A
【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几何意义,大小和方向是向量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向量的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借助于向量可以实现某些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化.
本题充分体现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元素,根据实际意义知道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方向是东南方向,大小可以用勾股定理做向量a表示“向东航行1km”,向量b表示“向南航行1km”,由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知两个向量的和是向东南航行【备注】无 【变式训练】
km,故选A.
12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运用.因为P为△ABC的外心,所以
PA?PB?PC.又因为PA+PB=PC,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可得四边形PABC是菱形,所以
∠ACB=120?,故填120?.
【交流展示——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A
【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减法运算。由题意,由于正六边形则
【变式训练】D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数形结合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依题意知,点M是线段AC的中点,也是线段BD的中点,所以+
+
+
=4
,故选D.
+
=2
,
+
=2
,所以
选A
中,CE//FB,CE=FB,
【备注】【方法技巧】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平行四边形中点M的位置,点M为两对角线的交点,即为两对角线的中点,利用向量的加法,快速求出向量的和. 【交流展示——向量加法的应用】 A
【解析】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易得. 【变式训练】
=∵
+与
,=+,∴+=+++=0,故
++. =++0=+.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当堂检测】 1.B 2.C
3.B【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查绘图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如图,根据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2?P是AC的中点,故+=0.
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由图可得
,所以
选C. 【知识拓展】
1.B【解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查绘图能力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如图,根据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
=2
?P是AC的中点,故
+
=0.
2.矩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