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沪科版九上数学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0:00: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沪科版九上数学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 的探索及证明过程. 2.能应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现有一块三角形玻璃ABC, 不小心打碎了,只剩下∠A和∠B比较完整.如果用这两个角去配制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能成功吗?

【教学说明】选择以旧孕新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我们知道,要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能不能像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用较少的条件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探究: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A,∠B′=∠B.求证:△A′B′C′∽△ABC.

证明:在△ABC的AB上截BD=B′A′,过D作DE∥AC,交BC于E.

∴△ABC∽△DBE.

∵∠BDE=∠A,∠A=∠A′,∴∠BDE=∠A′. ∵∠B=∠B′,BD=B′A′,∴△DBE≌△A′B′C′. ∴△ABC∽△A′B′C′

【教学说明】如果学生还能从不同角度研究,或许还有新的方法进行证明,要大胆鼓励.

【归纳结论】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称: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判断题:

(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 )

(3)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 (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 答案:(1)√(2)×(3)×(4)√

2.如图:点G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DC的延长线上,AG交BC、BD于点E、F,则△AGD∽_____∽_____.

【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本例除公共角∠G外,由BC∥AD可得∠1=∠2,所以△AGD∽△EGC.再∠1=∠3(对顶角),由AB∥DG可得∠4=∠G,所以△EGC∽△EAB.

答案:△EGC△EAB

3.已知:在△ABC和△DEF中, ∠A=40°,∠B=80°,∠E=80°, ∠F=60°.求证:△ABC∽△DEF .

证明:∵ 在△ABC中,∠A=40°,∠B=80°,

∴ ∠C=180°-∠A-∠B =180°-40°-80°=60°. ∵ 在△DEF中,∠E=80°,∠F=60°, ∴ ∠B=∠E,∠C=∠F,

∴ △ABC∽△DEF.(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已知在△ABC中,AB=AC,∠A=36°,BD是角平分线,求证:△ABC∽△BCD.

【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证明:∵∠A=36°,△ABC是等腰三角形, ∴∠ABC=∠C=72°.

又BD平分∠ABC,则∠DBC=36°.

在△ABC和△BCD中,∠C为公共角,∠A=∠DBC=36°, ∴△ABC∽△BCD

5.已知: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证:△ACD∽△ABC∽△CBD .

证明: ∵ ∠A=∠A,∠ADC=∠ACB=90°,

∴ △ACD∽△ABC(两角对应相等,两 三角形相似) 同理 △CBD ∽△ABC . ∴△ACD∽△ABC∽△CBD.

6.已知:在△ABC和△A′B′C′中,∠B=∠B′=75°,∠C=50°,∠A′=55°,问: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解:在△ABC中,∵∠B=75°,∠C=50°. ∴∠A=55°,∴∠B=∠B′,∠A=∠A′,

∴△ABC∽△A′B′C′.

【教学说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得到提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P79“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少数学生在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时,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证明.

沪科版九上数学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bt6l1cxbv9vfqx3d4pq7px008twst015f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