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5:06: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忆相结合。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与积极性。 ④复习方法要多样化。动用多种感官参加,把动手操作与口头提问、书面回答相结合。 ⑤指导学生练习、实验、活动操作,以利于记忆。 ⑥采用“记忆术”提高复习效果。如“PA4R”法。其步骤如下,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 (5)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与习惯,注意正确对待再认与回忆。如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独立作业等都是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其中自我测验与自我复述效果好。 (6)合理使用大脑。科学用脑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注意脑的营养,积极参加运动,防止脑损伤等。

详细解答:

第62题:

何谓迁移?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 (1)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小学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对促进小学儿童建立认知结构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 ①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 ②建立横向练习,使教材综合贯通; ③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化。 (2)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认知策略是个体面对新的问题时,个人调节与监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应努力做到: ①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 ②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 ③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详细解答:

第63题:

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示:人有5种基本需要,将它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________

参考答案: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量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

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是什么.从学习心理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详细解答:

第64题: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______

参考答案:

(1)加强动机与目的教育,培养正确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守纪习惯。①遵守校纪校风,国家法规等;②管理要严;③管理要适度。 (3)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善于自我管理。 (4)针对个别差异与意志弱点,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5)启发学生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详细解答:

第65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_______

参考答案: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 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

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详细解答:

第66题: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 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b.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b.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 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详细解答:

第67题:

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目的性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生一旦有了明确、自觉的目的,他就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按一定的方向去努力奋斗。 (2)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在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力求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 (3)成绩愿望。所谓愿望就是指学生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心理期待。

详细解答:

第68题:

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_______

参考答案:

【要点】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

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详细解答:

第69题:

结合实际,谈谈影响原理学习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原理学习要求学生既能够理解言语的叙述,又能够真正理解原理的意义并能支配自己的行为。无论采用发现学习还是接受学习,既受学习者的内部条件影响,又受一些外部条件影响。 (1)学习者的内部条件: ①学习者能够清楚、准确地理解原理中所包含的若干概念。 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原理学习关注的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年龄小的儿童,只能掌握事物之间比较简单的关系,比较抽象复杂的原理,需要较高的思维发展水平才能适应。 ③学生的言语能力对原理学习很重要。因为原理往往是以言语的形式来陈述的。 ④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为原理学习依存于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很重要。在原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学习的外部条件: ①教师的教学言语指导。原理学习的关键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教师清晰的、符合逻辑的言语指导有助于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②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形式向学生提供促进理解的条件。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生进行原理学习时,教学直观很重要。教学的直观形式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三种直观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详细解答:

第70题: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物质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与智力; (2)创造性与知识经验; (3)创造性和左右脑优势; (4)认知风格与创造性; (5)人格和动机因素; (6)社会环境因素。

详细解答:

第71题:

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_______

参考答案: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1)~(5)每个要点2分;(6)要点3分。无分析说明扣4~5分。

详细解答:

第72题:

论述有关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回答出两种即可)_______

参考答案:

(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因此,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 (3)线索依存说。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因此,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动机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 (5)同化说。该理论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详细解答:

第73题: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 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b.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b.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 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详细解答:

搜索更多关于: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2 的文档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bu403lo8762h6002tw881m9s40mcz00jw1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