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核心:如何培植家庭的情感文化?
有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在你身心疲惫时为你遮风挡雨;家是欢乐的港湾,在你心情沮丧时为你散播欢娱;家是温馨的港湾,在你寒冷无助时为你敞开胸怀;家是心灵的港湾,用亲情融化你,用幸福包围你,用挚爱感化你。家是充满温暖和爱的地方!”
其实这些话对孩子同样适用,因为他们同样需要把家庭作为他们心灵休憩的港湾!家是孩子们感受爱、学会爱的地方!
父母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友善、和谐的充满爱的成长氛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懂爱,爱自己,爱他人,从而拥有健康心态。
家庭是否和睦、父母情感是否和谐、婚姻是否幸福,都关系着孩子的成长与人格的塑造。
夫妻关系不好,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中夫妻关系的状态,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印记,影响孩子将来对待异性的方式以及对待婚姻的态度。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给孩子留下了负面的印记,孩子将来就有可能对步入婚姻表现出强烈的阻抗。
即使结了婚,也会不自觉地延续父母不良的相处模式,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这种模式已然成为一种处理夫妻关系的经验,它会一直作用于孩子的婚姻,形成恶性环它就像一个魔咒死死地纠缠孩子,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质量。
靠谱又称职的父母是家庭情感文化的缔造者,你给孩子造成的情感影响,同时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思想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低龄孩子,各方面的水平迅速发展,美满和睦的家庭环境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最基本的基石。反之,则会给孩子稚嫩的内心世界埋下隐患。
同样是孩子,放在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成长的结果有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父母互敬互爱,家庭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可以无忧无虑,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求知欲。
研究表明生活在恩爱家庭生活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多名独生子女调查发现: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的家庭的孩子智商高。
相反,孩子生活中父母争吵不断,家庭矛盾日益升级,打斗离婚甚至互相伤害,这样的孩子不但无法顺利成长,内心也会由于目睹父母的种种行为产生对生活的惧怕,从而产生负能量,对生活热爱不起来。
小则身心受到影响郁郁寡欢,大则会影响孩子日后对自己小家庭的组建。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会想到它”。可能对于我提出的“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家”,有的读者看了会哑然失笑了—哪个孩子没有幸福的家呀!
其实不尽然。我从事心理咨询这么多年,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不是那些恩爱夫妻,倒是见识了不少家不像家、父母不像父母的人比较多。
有一个九岁男孩离家出走了,走了一天一夜父母才发现。警察接到报警后开始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在自己的卧室抽屉里找到一封用稚嫩笔迹写的信:
“ 爸妈,我走了。走了就不用看见你俩打架了,看到你们互相踢打大喊大叫,我好害怕。你们每次打架都不管我,我是你们亲生的吗?为什么你们都不考虑我?我把自己关在屋里的时候,吓得直哭,你们还不停下。你们总是有你们的理由,还说什么早知道就不该结婚,不该要孩子的话,你们经常喊着要离婚,你们想过我吗?你们生我后悔了吗?其实,我才更后悔选择你们当我的父母呢。早知道我要成为两个天天打架的人的孩子,我宁愿当初没来这个世界就好了。我讨厌我们的家不像家。”
这封信让警察深思了。是什么样的伤害,把一个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有了如此勇气,敢于自己离家出走。
站在警察面前的夫妻俩,昨天还打架打得像两只斗红眼的公鸡,今天就变成爸爸耷拉着脑袋不出声,妈妈哭个不停。
好在孩子沿着火车道走了一天,又累又饿,被一个火车站站长发现并救助,才免去更大的伤害和不幸。
离婚率不断升高的家庭,孩子面临的痛苦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在孩子眼里,家庭就好像一个小社会。父母的相处之道,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如何接人待物。孩子本能地效仿父母,形成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在夫妻恩爱,相互尊重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大多彬彬有礼,富有爱心。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
来的孩子,大多有稳定的安全感、归属感,性格多乐观、自信、诚实,遇到困难多会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
相反,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多,一方或双方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又或者品行不端,也会对孩子形成反面教育。
家庭中若充斥着吵闹、冷战,充满负性情绪,孩子就会压抑、恐惧、自卑,或产生对立、仇恨,甚至发展出暴力倾向。
长此以往,一些孩子还会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寻求慰藉,早恋、上网成瘾都是向外寻求慰藉的表现。
所以,家庭里情感文化经营好了,才能谈到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给孩子奠定强大的接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