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的含量比现在的高多了,你如果就是忍受不了其中的糟粕,那你凭什么觉得你能忍受你今后的人生呢?不如考虑一下回到星星上去吧。
如果你能接受,我可以提供我的一个方法。你可以准备一个比较厚的本,用便签纸把它分成几个区块,每一区记录一个记忆类的题型,比如第一区是所有考纲要求的背诵篇目,第二区是所有易错的字音,以此类推。每错一个就抄上去,再错就在上面标出来。每打开一次,你就又多看了一遍,总有一天,你会对这类题目充满信心。
2. 理解类
这类问题一眼看上去难以理解,但是看多了也不难,所以被我排在这个位置。这类问题包括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的部分题目、现代文(包括议论文和散文)阅读的部分题目。这类题型涉及到同学的几方面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当然我觉得还有不可或缺的记忆力,它可以帮你减少组织语言的麻烦和时间。
这类题目看上去难,是因为出题方法非常的多样。但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每一种题目都有固定的答题模式,我在这里称其为模版。但是不是只要你把所有的模版都背下来,题目就迎刃而解了呢?其实也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这种题目的考点实在太多啦,你如果不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分析不出考的到底是哪一方面,无法联系上下文对问题做出整体的判断,就算你把模版都背得滚瓜烂熟,到了考场上照样不知道用哪个,用错了一样不得分。但是这类题真的就这么难吗?我非得博览群书,读懂每个作者每句话背后的意义才能答对吗?当然也不是。你要想啊,出
题者也不见得博览群书了呀,天下文章那么多,他肚子里也就那点货呀,所以他出题的时候,还是会有倾向,会挑那些他拿得准的地方出题。既然如此,我们也就好办了。
你就找来你做过的那些卷子,还有往年的高考卷,把上面的理解类题目全都挑出来抄在一个本上,然后你就把正确答案也抄上去。但是这些都做完以后,你最重要的工作才开始。你需要分析每道题目的答题步骤,把相同的、相似的总结成一套通用的模版,这样你手头就会有限的几个重点的、常用的模版,这些模版基本可以覆盖你找到的所有考题。也就是说,你把这套模版再套用回去时,你的回答跟标准答案是相同或相似的,是能清晰、完整的点到所有得分点的。在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时,你就反复的套用这套模版。总有一天,应该是不久之后,回答这类问题对你来说也如探囊取物了。
3. 语言表达类
这类问题是比较难的,它跟以上两种题型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它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所以之前介绍的这种基于答案的积累法是不太适用的。但这类问题也不是不能提前准备,而且请相信我,任何出色的表现背后,都是有着充分的准备的,只是准备的方法多种多样罢了。所以这类题,我们也要变一下思路。
这是一类考验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题,由于需要思考耗时较长,题目数量很少,题型不外乎让你填空(可能是词语、成语或句子)或者写一段话,难度在于题目没有范围、难以预料,所以答案取向型的思路,
要转变为能力取向型的思路。
语言能力在于如何围绕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来组织你想要表达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明确的主题,一个支持的框架。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点题外话。人类的思维模式其实很简单,要我总结的话就两种:你有一个观点,然后你用一堆事实和道理来解释它;或者你手头有一堆事实,你从中发现了一条共通的道理。前者是总分,后者是分总,如果你把它们糅合到一起,那就是总分总。再复杂的结构也就是这样了,顶多一个总分里面再套几个总分,如此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是不是觉得轻松了很多?
再来说表达能力。常用的表达方法有五种,分别是: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语言表达题很少用到记叙和说明,也没有这么大的篇幅,所以关注点就只在议论、抒情和描写上。在这之中,又以描写为最。说到描写,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呀,我们日常交流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描写上了:我隔壁家的张三小朋友,一头卷毛——那可是真卷呀,扎起来都蓬的跟球儿似的。就是这样,多简单!
经过以上的分析,语言表达类题目所考察的两大能力:一个结构是固定的,另一个描写是大家的家常便饭。所以这类题目只要多加练习,就一定会提高分数。
4. 作文
其实作文应该算在语言表达类之下,只是由于分值巨大,而且难度较高,所以单独讲解。但是语言表达类的一些方法还是通用的。
我对作文的“特殊关照”是有原因的。我们经常用分数来估算做题的时间,也就是说作文60分,占试卷总分的2/5,就应该用总答题时间的2/5,也就是1小时来写作文。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学习它的时间上,要用至少你学习语文总时间的2/5来磨练你的作文。之所以说“至少”,是因为它很难。这道题目的回答,需要动用以上提到过的全部能力。
我当年对待作文也是格外上心,同时格外伤心的。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写一篇高考作文题,第二天拿给老师看,每次都反馈回来一堆问题,从来没有满意过。我甚至会一道题目写了好几篇完全不同的作文,议论文、散文、散文式的议论文,来回折腾。我也拿给作文写的很好的同学看,有些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但是老师那里就是通不过。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种感受——你尽力地做一件事,搭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是不成,怎么都不成。这是很崩溃的,反正我是很少有这种感觉。我人生中的绝大部分情况,不是想做一件事做成了,就是因为我懒我笨然后放弃了。像这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是很令人痛苦的。但我没有办法,只能坚持。继续写呗,现在我只能写出这种东西来,再写下去只会更好,不会更坏,不然又能怎样呢?
不得不说,我是在大事上蛮幸运的人。虽然在小事上一直被语文老师狠虐,但可能这都是冥冥之中为高考那一下子攒人品吧。
说完题外话,我还是要回到主题上来。就是因为以上的经历,我对自己理解“作文”之透彻,是很有自信的。作文有四个关键点,缺一不可,分别是:立意、结构、内容、语言。立意,明确、深刻的主旨大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