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为直角、一组邻边相等时、图形为正方形。正方形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又是矩形和菱形的特例.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它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被对称图形.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外,还具有如下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思路。 作业:
课本习题3.4 2 3、4
1. 2. 3.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课时安排)
视图 2课时 太阳光与影子 1课时 灯光与影子 2课时
1.视图(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属于何种几何体,并能画出物体的三种视图,从而经历由圆柱、圆锥和球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部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2.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3.关键:充分发挥三维想象空间,运用实物进行合理抽象,想象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活动: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方块,搭建如课本图4—1的立体图形,让同学们画出三视图。而后,再要求学生利用手中12块正方体的方块实物,搭建2个立体图形,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议一议
1.用4—2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
2.在图4一3中找出图4—2中各物体的主视图。 做一做
如图4—4,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用4—5所示的几何体,并画出了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你同意小明的做法吗? 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1、2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发展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画实物的视图时,必须首先对实物进行合理的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
视图.例如,圆柱形、圆锥形和球形实物,与作为几何体的圆柱、圆锥和球是有区别的,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把它们分别想象成圆柱、圆锥、球,进而画出它们的视图。 作业:
1.课本习题4.1 1、2。
1.视图(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画直棱柱的三种视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想象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会画三棱柱和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体会这两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 会画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经历由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画直棱柱的三种视图的方法。 2.难点:培养空间想象观念。
3.关键:注意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合理抽象,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
教学过程:
观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三棱柱、直四棱柱,
根据所摆放的位置经过想象,再抽象出这两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绘制:将抽象出来的三种视图画出来。
拿出准备好的两个直棱柱实物,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注意:在画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通常画成虚线。 做一做
图4—10是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的三棱柱、四棱柱的俯视图,尝试画出它们的主视图和左视角。 随堂练习:
课本随堂练习1、2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绘制——比较——拓展,来完成学习内容的。在学习中注意想象和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在画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视图时,注意分析几何体中各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明确视图中实线和虚线的区别。 作业:
1.课本习题4.2 1、2。
2.太阳光与影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平行投影的含义,能够确定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2.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 3.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了解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影子在生活中的大量存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2.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探讨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 2.难点: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3.关键:了解平行投影与物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本节通过众多实例进一步讨论物体在太阳光下所形成的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等,体会投影的含义。
提问:如果改变小棒或纸片的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概念: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通过具体操作,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