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汉语语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8:31: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汉 语 语 法

一.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

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二. 词类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所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①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②词与词的组合能力;③词的粘附能力。

首先,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上,以此为标准,如果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那么就是实词,反之就是虚词。

总之,确定汉语的词类,其基本的依据和标准就是词的语法功能,包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当然词的重叠、粘附能力甚至形态特征也可以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但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照标准。

二、词的类别

对词的类别,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类别,所以汉语的词应该有多少类至今没有定论,下面介绍几种分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三. 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除了指称具体的人或事物的名词之外,名词也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关系等。张斌2002)将名词可分为一般名词和特殊名词两大类:

一般名词——专有名词:A人名、B、地名

普通名词:A、个体名词:人、鱼、牛、飞机、朋友、学生

B、集体名词:纸张、山脉、树木、森林、灯火 C、物质名词:水、火、土、肉

D、抽象名词:思想、观念、道德、积极性、文化

特殊名词——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 方位名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名词充当主语和宾语是无条件的,只要是名词,就应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充当定语不是名词的基本功能,绝大多数名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有些要带“的”充当定语,如:

城市面貌 知识经济 信息时代 电影频道

群众(的)意见 书的价格 重庆的夏天 今天的工作

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词都可以无须带“地”直接充当状语,如

[明天]见、[现在]出发、请[屋里]坐、[昨天]他才回来 有的非时地名词也可以直接充当状语。如:

电话联系、广播找人、口头承诺、集体讨论、政治解决、

从做状语与其所修饰的动词来看,有些是表示动作行为方式的,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有些表示比况,有些表示情状。

名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今天星期三。——今天是星期三。 后天元旦。——后天是元旦。

(2)名词都可以充当介词宾语,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这是名词最主要的语法功能之一。

(3)名词大都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瓶酒、一盘牛肉、一支笔。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 (4)在特定情况下,名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名词一般不能受副词的修饰,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不教室”、“最情况”、“非常理想”。但在特殊情况下,名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5)名词对举时可以重叠或复叠 。

一般情况下,名词不能用重叠形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比如“书书”、“电话电话”、“电电话话”、都不能说。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重叠或复叠:一是名词量化,即有些名词可以表示单位,带有量词的性质,可以重叠,比如天天、年年、岁岁、家家户户。重叠的量化名词表示的是“每一”兼表“众多”,比如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二是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经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方方面面、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词。

对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能进行分类(本教材便是如此),把动词分为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类别。

其实,动词的再分类还是应该根据动词的句法功能差异。动词的功能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有的不

能带;有的能重叠,有的不能重叠;有的能带补语,有的不能带。这样,根据不同方面的功能差异,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第一、 按带宾语的情况分

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必须带宾语的动词,可以叫做粘宾动词。

第二类是: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的动词,这种动词占动词总数的比例最大,有的只能带一个宾语,有的可以带两个宾语。

第三类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能单独做谓语,但是有的无宾动词必须与状语一起出现, 第二、 按能否重叠来分

有的动词不能重叠,有的可以完全重叠,如:

看看、说说、尝尝、布置布置 考虑考虑 观察观察 了解了解 有的是部分重叠,如:

见见面 洗洗澡 睡睡觉 理理发 散散步 唱唱歌 跳跳舞 打打牌 聊聊天儿 第三、 按动词的黏着情况来分——黏着动词、非黏着动词 第四、 按动词的语义特征分 2、动词的语法特征:

第一、动词都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有些动词必须带宾语,有些动词不带宾语,有些动词可带可不带宾语。

第二、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没有”表示否定。这些动词可以用“V不V”或“V没V”提问。如:

是不是 能不能 去不去 知道不知道 值得不值得 死没死 有没有 成没成 毕业没毕业 解决没解决 第三、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如

正在办理 已经完成 尽情表白 心理动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

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后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如: 很有纪律 相当有礼貌 十分讲道理 第四、 多数动词可以带“着”、“了”、“过”之类的时态助词,少数不能加,如“是”、“应

该”、“懒得”、“作为”等。

第五、 有许多动词有AA式、ABAB式的重叠形式。 第六、 大多数动词都可以带动量补语。

看一回 读三遍 骂他一顿 跑一趟 去一次 查一下 3、动词的附类

有些动词具有较强的个性,虽然数量不多,但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动词的附类。比较重要的附类有:判断动词、趋向动词、能愿动词。 (1)、判断动词

不同的语法书所说的判断动词的范围是不完全相同的,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92版)列“同动词”包括“是”、“系”、“为”、“即”、“乃”、“算”、“非”、“像”、“如”、“似”、“好像”、“犹如”、“如同”、“好似”等。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85版)列“系词”其中“是”、“非”、“为”、“即”、”乃”、“系”等是系词,“象”、“似”、“如”等是准系词。 范晓《汉语动词概述》(1987版)所列的“判断动词”包括“是”、“为”、“如”、“等于”、“姓”、“叫”等词。

胡裕树的《现代汉语》、黄伯荣的《现代汉语》都只列出一个判断动词“是”。张斌《现代汉

语》认为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准判断。 “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 ① 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 ② 表示事物的存在,

③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 ④ 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 ⑤ 表示隐喻,如“

“是”可以用在句首,往往表示对某种情况的确认,如:

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创造了历史。

是他自己不想来,不是没有通知他。——他自己不想来,不是没有通知他。 是金子总会发光。——金子总会发光。

“是”可以用在“A是A,B是B”的对举格式中,表示A、B之间存在区别。如 一是一,二是二。 他是他,我是我。 丁是丁,卯是卯。

单用“X是X”时,往往后边跟有带“可是”、“就是”、“不过”之类表示转折的小句。如: 学是学过,可是没学会。 好看是好看,只是太贵了。 认真是认真,就是不太聪明。 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太认真。

比较:

他是学生。——他是聪明。 他变了。 ——他是变了。 他不认真。——他是不认真。

(2)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趋向的动词。例如:

单音节趋向动词: 上 下 进 出 过 回 开 起 来 去 多音节趋向动词: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过来 回来 起来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过去 回去 趋向动词既可以单独作谓语(谓语中心),也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

你‖出去!

眼里的泪水眼看要掉<下来>了。 周围的人都“哄”地大笑了<起来>。 他显然不愿意再这样谈<下去>了。

(3)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例如:

表示可能:能 能够 会 可 可能 可以 得以

表示意愿: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要 愿 想要 要想 敢 敢于 乐于

搜索更多关于: 现代汉语语法 的文档
现代汉语语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3566g63b7k6x56aj7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