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3:59: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姓名

★写卷子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画图要用铅笔,要清晰; 4、口算题做一道马上在心里演算一道。 5、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 对称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切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1、读:先分级,然后从数位的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读。 如:46┆3800┆6254 读作:四十六亿三千八百万六千二百五十四

2、写:先从读法中找到“亿”、“万”字,将其视作分级线,再从高位往低位写。若某一位上没有数字以0补充。

如:六千八百亿三千零二十万五千六百零八写做:6800┆3020┆5608

※注:除了最高级,每一级都有4位数,在写数的时候,若某一位没有数字,必须填“0”补充。

3、读零法则: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位或多位0时,都只读一个零。

例:用4个8和4个0写出满足以下条件的数字: ※一个零都不读:8888┆0000 ,8880┆8000 等 ②只读一个零:8808┆8000 ,8088┆8000 等 ③读两个零:8808 0800 ,8808 0080 等 ※注:在写含有几个零或读几个零这种题型时,写出之后一定要读一遍,看与要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求是否符合。

4、求近似数(省略尾数,或有约字),并以“亿”或“万”作单位: 改变数的大小,要用“≈”,56789要入,01234要舍去。

首先,先分级,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则先将亿后面的一位(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亿后面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亿”字;

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则先将万后面的一位(千位)进行“四舍五入”,再将万后面的数字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万”字。 例: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省略尾数):

573┆8000≈574万495┆4460┆0000≈495亿 5、改写,并以“亿”或“万”作单位 不改变数的大小,要用“=”

首先,先分级,若改写成以“亿”做单位,则先将亿位与千万位之间画上分级线,再将分级线后面的0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亿”字;

若改写成以“万”做单位,则先将万位与千位之间画上分级线,,再将分级线后面的0全部去掉,并添上一个“万”字。 6、比较大小

先分级,位数越多,数越大;如果位数相同,再从高位看起,相同数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相关链接:数字编码

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例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码、条形码、参赛号码、电报译码等 身份证号码的组成一定要记住。

前六位表示出生地址代码(省市区)、7到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15到17位是顺序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单数为男性,双数为女性。

参赛号码为了号码的整齐划一,不满10的数字前面用0占位,此处要注意。

你知道吗?

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限的。

第三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 90天(平年) 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第四季度 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31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十一),30天,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 3、①平年:2月(28)天, 全年(365)天; 上半年有(181)天。 ②闰年:2月(29)天, 全年(366)天, 上半年有(182)天。 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先判断是不是整百年份)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日=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日=24小时,1年=12个月,1世纪=100年 (二)计时法:

1、 1日=24时→ 24时也叫0时。

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中午以后+12 并去掉时间前面的词)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中午以后—12 并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词)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例如:上午8点(普通计时法)→ 8点(24时计时法) 下午4点(普通计时法)→ 16点(24时计时法)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4、经过时间的小时数(时间段):

结束时间(时刻)-开始时间(时刻)=经过时间(时间段) 5、时间段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段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6、重要日子必须记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第四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1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0.1米。 2分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是 米,也就是0.2米。 其它的以此类推。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0.2、0.3、0.4、0.5、0.6、0.7、0.8、0.9)。0.1表示1个十分之一。

2、1厘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0.01米。 55厘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5份是 米,也就是0.55米。 其它的以此类推。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0.02、0.03……0.98、0.99)。0.01表示1个百分之一。 3、(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2)实际应用

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3、小数加减法计算: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数点。并且要从低位开始算起。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出现得数为几点0,例如3.0直接写3就可以了。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出现整数减小数的情况,可以把整数看做小数减,不容易出错。 例如:1—0.7= 计算时可以计算1.0—0.7,便于小数点对齐。 4、小数的组成及读法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几。(像读电话号码一样)。 单位转化:(用大的单位表示不够1,就用小数表示。)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角=0.1元 1分=0.1角=0.01元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0.1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 1等) 6、会在数轴上表示数

第五单元 线和角

1、线段、射线、直线区别: 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可测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测量;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测量; 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2、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组成: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度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量角时要做到“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在放大镜下看角,角的度数不变。

5、画角的方法:先画一条射线作角的一条边;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看好刻度点上点,再画出另外一条边;标上角的符号及度数。

6、平角、周角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从开始旋转到恰好成一条直线时行程的角叫作平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作周角。 7、周角=360°,平角=180°,钝角大于90°小于180°,直角=90°锐角小于90°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8、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过一可以画无数条 射线。

第六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 、估算:1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信息、问题中中都有大约用准确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积的变化规律: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或除以)几。这叫做积的变化规律。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使解决问题变得简单。

(1)例如:根据67×35=2345,直接写出下题的得数。 670×35= 67×3500= 670×350=

如果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可以分两步,先让一个因数发生变化,得出一个结果,然后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再让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最后就能求出结果。 (2)一个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将这个长方形草坪的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不变。扩建后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也是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8、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简便写法)

因数末尾有0,先把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注意列竖式计算时,末尾的0放在一边,0前面的数的数位要对齐。

荡秋千综合实践活动:

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第七单元 平行与相交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与相交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平行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 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 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6、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画图的题型及方法:

一、画垂线的方法:(一靠二移三连线)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1、找——找到三角板的两个直角边

2、靠——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3、移——平移,将三角板沿着已知直线的方向向已知点平移,使另一条直 角边经过该点;

4、画——沿着另一条直角边过点画直线; 最后别忘了标直角符号。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

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相交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注意:因为是画垂线,直线没有端点所以过点要露头)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题型:做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并测量长度 画图方法:先画出垂直线段,再测量长度

注意:因为是画的垂直线段,线段有端点,所以过点不露头 4、根据生活实际画点到点的最短的路及点到直线的最近的路 画图方法:点对点最短的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最近的路——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画平行线的方法: 怎样画平行线?

答: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1、放——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较长的)放在已知直线 2、靠——将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较短的)上;

3、移——平移,将三角板沿着直尺的方向向已知点平移,使直角边(较长)经过已知点;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4、画——沿着三角板较长直角边画直线,所画的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第八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解决问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如:105÷5 = 21)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一)、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试商时,一般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3、□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例2:一个数是786,除以24得到余数是18,求商是多少? 答案: (786-18)÷24

=786÷24 =32

(二)、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叫做商不变的规律(或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者叫做商不变的性质)。注意:余数是变化的,也是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例如10÷3=3……1

100÷30=3……10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商不变,余数也乘10 例1:根据第一个算式的结果,直接写出第二、第三个算式的得数。 300 ÷25=3 (18×2) ÷(6×2)=3 (18×3) ÷(6×3)=3 练习:480÷10=48 (480 ÷ 2) ÷(10 ÷ 2)= (480 ÷ 5) ÷(10÷ 5)=

在括号或者□里填适当的数。 (1)24÷8=(24×2)÷(8×□) (2)360÷60=36÷( )

(3)96÷6=960 ÷( ) = ( )÷600 =( )÷ 2 还可以使计算简便,例如:

300÷25=(300×4)÷(25×4)=1200÷100=12 (三)、估算

问: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

答:一般情况下,被除数看作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数看作整十数,在相除。注意,估的数一般能整除才行。 例:估算593÷ 18≈?

答:可以这样估600÷20 ,而不是590÷20,因为590除以20不能整除,口算不方便,这样估就没有意义了。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

一、做解决问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信息;2、从图中找信息;3、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用;4、题目中没有给的信息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6、列综合算式时:要思考先算哪一步,要不要加上小括号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 )”。

7、相遇问题也是行程问题,它包含两个速度和一个相遇时间。解决这类问 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分析题意。

(审题时一定要看清是相向而行,还是背向而行、同向而行) 课本100.101.102页的题目一定要做得很熟练。 二、用到的数量关系

1、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第十单元 混合运算

1、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2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时候,同级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例1:40+60×3 40+60×3 25×4÷25×4 25×4÷25×4 =100×3 (错误!) =40+180 =100÷100(错误) =100÷25×4 =300 =220 =1 =4×4 例2:148-48×2 148-48×2 =16 =100×2 (错误!) =148-96 =200 =52 混合运算简单记: (1)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2) 异级运算先二后一

(3) 有括号先里后外,先中(中括号)后小(小括号)。

第十一单元 条形统计图

(一)简单的数据分析

1、统计表可以详细记录各种数据,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表示每种数据的多少,还可以表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差距。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2、在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用1格表示1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如果数据较大,可以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

3、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前,必须弄清楚统计图中所包含的数据情况,再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分析。

4、注意:如果用涂色的方法表示统计图,建议用铅笔画阴影,并且涂完后,要在条形统计图上标出数据,不管有没有要求都要标上数据。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一定要理解建立好解决问题的模型:(课本125页的题目一定要做熟)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能帮助理解题意。

1、如果两端都植树, 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棵数—1;

2、如果一端植树, 间隔数=棵数; 封闭性防护栏问题: 间隔数=棵数 3、如果两端都不植树, 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棵数+1;

此种类型的题关键是求间隔数,认真审题,一是栽两端、一端还是两端都不栽。二是在路的一旁(侧)还是路的两旁(侧)。端和旁的意思是不同的。 类似于植树问题的有:栽树、摆花盆、插旗子,安路灯、锯木头、挂钟敲几下计时、楼层之家的台阶,同学们站队。

也就是说只要有间隔的,不管是空间间隔,还是时间间隔,还是物体之间的间隔,这一类的问题都属于植树问题。 拓展题目类型:

1、两座楼房之间相距40米,每隔4米栽一棵松树,能栽多少棵树? 2、挂钟6点钟敲6下,10秒钟敲完。那么9点钟敲9下,几秒敲完? 3、将一根木头锯成4段需要9分钟,照这样的速度,锯成7段需要几分钟? 4、10名男生排成一队,每两名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可以站几名女生? 5、每一层有18个台阶,李红从1楼到4楼,一共需要走多少个台阶? 6、一个正方形水塘边长为40米,在它四边每隔4米栽一棵树,而且4个角都要各栽1棵,需要多少棵树?

7、在一条平直马路两旁从头到尾植树,共植树100棵(两端都栽),正好每隔3米一棵,两侧种的棵数同样多,那么,这条马路长多少米?(可根据下图思考)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6sr9y84h6vudb8bhn079ew80o94h00s9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