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白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58: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高红小学 白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思考。

2.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李大钊的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于李大钊的深深怀念。

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

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李老师和大家相识的日子。那我再写一个日子(板书4月28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是一段惨痛的经历。她给这段记忆起了一个名字叫《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回忆”内容 (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是谁?(李大钊)你了解李大钊吗?交流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哪一年?

(3)十六年前的事情了,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作者还难以忘记,到底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完成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 )、( )、法庭上、( )这几件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 三、感受慈父形象

1、作为一个父亲,李大钊在作者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引导感情朗读“父亲是很慈祥的......”的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父亲是很慈祥的,不是一般的慈祥,一点的慈祥,再读。(重读“很”字)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3)我这么慈祥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只能成为我永久的回忆,成为了我永久的伤痛。此时此刻你就是李星华,父亲的形象又浮现在了你的眼前,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和感动的心情来读。(读出回忆)

(4)多么慈祥的一个父亲,在1927年4月28日,被残忍的杀害了,被活活的吊死了。当我提笔写他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情?(沉重、悲痛)怎么读出这种感受呢?再读。(读出沉痛) (5)我现在想让他打我骂我,还可以吗?不可以了。因为他已经在4月28日被敌人杀害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么你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我“总爱”问父亲问题,父亲“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的讲给我听。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充满了父亲浓浓的爱意。)(读出关爱) 四.品味语言,感悟父亲对家人的爱和工作的高度负责

回忆一个人,无非是回忆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课文32个自然段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这些话也成为了作者李星华永久的回忆。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父亲所说的话。 1、品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一句。 (1)指明读,谈体会。 (2)“坚决”是什么意思,(毫不犹豫)你能用坚决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 (3)把这两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再读。比较一下哪个语气更重?

(4)为什么慈祥而有耐心的父亲要对自己的妻子用这么强烈的语气说话?为什么不能商量着说呢,非要说的那么坚决,那么强烈呢?(时间紧迫,局势严重)所以面对妻子只能这样坚决的告诉她——读......

(5)父亲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是局势紧张,形势严峻的时候),通过刚才的背景介绍我们知道此时的李大钊正在北京工作,是党组织的领袖,他面对的是军阀残害革命同志的时候,整个北京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很多革命同志害怕了,动摇了,都不愿参加革命了,而此时此刻,李大钊能离开吗?是家重要,自己的安全重要还是革命工作重要,所以父亲要坚决的说-----读

(6)父亲难道不知道自己处境的危险,形势的紧张吗?留下来只会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党,他毅然决定留下来,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忠于革命的精神。一起再来读读看是不是这样。 2、品读“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一句。

(1)指明读,谈体会。我认为这里他撒了个谎。你们知道吗?其实作者不是李大钊最大的孩子,他最大的孩子,就是他的儿子李葆华,也一直在从事革命工作。李大钊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保护这个儿子。正是因为这次的保护,李宝华建国后成了我们安徽省的第一书记,被称为李青天。他撒这党的继承人,革命的种子啊。

(2)再指明读。交流: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吗?什么都不知道吗?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又撒了一个慌呀?这是为什么呢?(为了不连累家人)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跟谁有关系?(跟自己有关系)再来读最后两句。

(3)是不是这样?一起读。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都跟我有关系,你们尽管冲我来。不要为难我的妻子,我的孩子,这就是李大钊同志。 (4)我们从中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为家人着想,急于让家人脱困,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3、 品读:“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一句

(1)指明学生读。

(2)慈祥的父亲怎么会这样回答我呢?为什么他不耐心的讲给我听呢,再指明学生读。齐读。

(3)交流探求原因:父亲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之所以不告诉我是因为父亲是为了保护我,有时候知道的越少也就越安全,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面包含着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带着这种爱意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4)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慈祥)再读 五、总结。

这就是作者对父亲的语言的回忆和描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慈祥的,对家人关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父亲形象。 六.作业:

观看革命影片《李大钊》,写一篇观后感!

板书设计: 被捕前

被捕时 语言描写 慈祥、对工作高度负责

被捕后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高红小学 白慧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一.教学目标设计: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辨析“沉重”、“沉着”等词,并用词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献身的高贵品质。 3、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设计:基于以上的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课文“被捕”与“被审”两部分,体会李大钊同志沉着,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和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惜献身的革命气概。

2、通过学习用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李大钊的描写,学习家人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是让学生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设计:小学语文大纲六年级“识字、写字”中提出:六年级学生要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通过对“沉重”“沉着”的辨析理解李大钊的品质。本课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惜牺牲的精神和对反动军阀的凶狠、残酷的憎恨,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反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爱党、爱祖国的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在为人处事时能爱憎分明。本课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每五组,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篇指导写法的训练项目,为此,指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很必要的。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本组训练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一)、从“忆”入手,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这一点就告诉我们,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这个印象即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避开文章的主题,分散教学,就会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所形成的知识概念就是松散、孤立的,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能片面的理解或以篇概全的弊端。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

:2: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忆”作统领提出:课文忆了谁?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忆了哪一天使“我”忘不了?再运用“自读──讨论”法理解这些问题。这样既使学生从感

知上了解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符合高年级学生认识理解规律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解重、难点

1: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既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减轻学生负担,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更透彻。为此,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2、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以体会他对革命的追求。通过划出“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李大钊的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 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

搜索更多关于: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白慧 的文档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白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7736uiuj3uh245bmm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