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括号内的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NaCl溶液中混有泥沙(过滤)
B.CuCl2溶液中混有CuSO4(BaCl2溶液)
C.NaNO3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硝酸) D.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 2.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机理正确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于乙的是( ) ①气体的体积 ②原子的数目 ③分子的数目 ④相对分子质量 A.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C.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5.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相应目的且合理可行的是( ) A.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B.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制备Fe(OH)3:过量的KOH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过滤、洗涤、干燥
D.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向两瓶溶液中分别加入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空气 B.锰酸钾 C.氧气 D.水
7.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碱:熟石灰、纯碱 C.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8.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C.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9.如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可将传感器采集的实验相关信息显示成曲线图。若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则在持续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下列对物质X和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X 水 水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纵坐标Y 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pH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钙元素质量 A.A B.B C.C D.D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木炭粉 氯化钠 氯化钾 硫酸亚铁 杂质(少量) 氧化铜 泥沙 碳酸钾 硫酸铜 试剂和操作方法 加足量稀盐酸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加足量的铁粉,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1.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A 事 实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体积变解 释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在遇冷、受压时减小 小 B C D 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水溶液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过氧化氢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汽油分子不断运动且有可燃性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A.A B.B C.C D.D 12.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 A.铁和盐酸混合制取氢气:2Fe+6HCl=2FeCl2+3H2↑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3O2
2CO2+3H2O
C.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D.赤铁矿(Fe2O3)高温下通CO炼铁:Fe2O3+3CO
2Fe+3CO2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14.如图示为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B.由氢、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 C.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D.氢元素对应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
1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氮气熔沸点低,用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医疗急救 C.熟石灰具有碱性,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镁粉具有金属光泽,用作做照明弹 二、填空题
16.水是“生命之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济南市已完全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工程,为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提供了保障。 (1)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序号)。 A 蒸馏 B 沉淀 C 过滤 D 吸附 (2) 生活中可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 家庭中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溶液来清除水垢。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他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 200g 水垢中(假定水垢中杂质不与酸反应),并将产生的 CO2 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的 NaOH 溶液中(不考虑盐酸的挥发性),NaOH
溶液增加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 ②滴入盐酸后,发生的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_____。
1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现有两份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分别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则消耗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8.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原子核内有75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为_____。 (2)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铼酸钠中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三、简答题
19.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水、金刚石、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在做硫酸铜固体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 现象。溶解后,硫酸铜固体“消失”及液面比原水平线低的 微观解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离子的体积很小 C.粒子的体积变小了 D.粒子之间有间隔 (3)向Cu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写出下列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酸铜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0.化学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易洗掉,洗洁精起________作用。 四、实验题
21.化学课后,某班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