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初识阶段的交际,双方一般都不谈正题。有关人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好、不卑不亢的态度。 3.在非原则性的事务性问题的处理上,处处注意方便对方。 (二)谈判礼仪
1.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 2.不卑不亢,语言文明。 3.不打断对方的陈述。 4.尊重对方的发言机会。 5.保护对方自尊。 6.举止庄重。
(三)签合同(协议)。 参照签字仪式 三、欢迎(送)仪式
一般程序: 1.确定迎送规格。
2.提前15分钟到达迎接地点。 3.问候、介绍、握手。
介绍顺序是先主人后客人,主人和客人都从职位高的开始。介绍人可以是礼宾交际人员、翻译或迎接人员中职位最高介绍。
4.献花:须用鲜花或用鲜花扎成的花环,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色的花 应由儿童或女青年献花行礼,时间是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后 5.到贵宾室休息,并备茶水、饮料招待。 6.引导上车到宾馆。
第13、14课时
第十二章 文书礼仪 一、书信类文书礼仪 (一)书信的结构
一般由称呼(抬头)、启词、正文、酬应过度、祝颂词、签署、日期及附言几个部分构成。 1.称呼(敬语+称谓+提称) (1)写给长辈的只写称呼
(2)写给平辈的可在称呼前加上名字
(3)写给晚辈的可只写姓名或名字,也可在姓名或名字后加上称呼 (4)写给担任一定公职位的人
(5)在称呼前面加敬词,强化敬意.尊敬的、敬爱的等. (6)在称呼后加提称词,提高称谓。 对长辈:“尊鉴”“台鉴”. 对平辈: “惠鉴”. 对晚辈: “青鉴”. 对女性: “淑鉴” 对夫妇: “俪鉴”. 对多人: “公鉴”. 2.启词
简短的问候语即开头应酬语。问候式、思念式、赞颂式、承前式 公务书信:
格式:另起一行,空两格,单独成行;成为正文的第一句也可以. 3.正文
正文就是所写书信的内容主体. 4 酬应过度(正文结束写) 向对方请教:
“盼赐清诲” “乞赐指示”
希望对方复信:“恳赐钧复”“乞赐兰言” 公务书信: 4.祝颂词
敬语是表示向对方祝愿、敬意或问候的话。 长辈: “敬颂崇祺 ”、“敬请X安”。 平辈: “顺颂安好” 晚辈: “即颂安好”。
学界人士:“恭请学安”、“顺颂文祺”等。 敬颂语的格式:
1.正文写完后紧接着写“此致”“祝”,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等词.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平安”、“健康”等。3.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
空两格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进步”等。
5.署名及日期
(1)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妹等,后边写名字,不用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写上。
(2)打印的仍需手签署一遍 (3)为表达尊重可加上具名语 写法习惯上有两种: (1)署名后空一格写日期 (2)署名的正下方 6.附言
开头:“又”“另”引起.
位置:署名和日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
第15、16课时
一、书信封文的写法
书信封文的写法分横写和竖写两种。横写是从上至下的顺序,竖写是从右至左的顺序。 一般先写收信人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后写寄信人地址或加上姓名、邮政编码。 1.邮政编码
写在最前边(横式的左上角,竖式的右上角)。现行邮政编码为六位阿拉伯数字,就填在写邮编的方格内,但不要少填或填错。
2.收信人地址
写在邮政编码下边。一般按省(市、自治区)、县(区、镇)、乡(街)、村(门牌号)。发给机关、团体或单位的信,要先写详细地址,再写单位名称。
3.收信人姓名
写在信封中间,字体要大些。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注意这里的称呼是写给邮递员的和带信人,而不是收信人的。称呼后可加“收”、“启”、“鉴”、“展”等,但也可不写。
若是让别人转给收信人,则先写转信人姓名,字体稍小些,接着写“转”或“转交”等字,后写收信人姓名,字体要稍大些。
4.寄信人地址和邮政编码
写在信封左边(竖写)或下边地址字迹要比收信人姓名略小些,要按收信人地址的顺序详写,且最好也写上寄信人姓名,公务信件不写“内详”。寄信人的邮编写在收信人左下(竖写)或右下边(横写)的六
个空格内。
托人捎带的信,收信人地址如果为捎信人所熟悉,可不写,而写
“面交”、“烦交”等字;收信人姓名一定不能省略。若信的内容不怕捎信人所知,信封可不必封口。 (三)书信行款规范:
二、电子通信及柬帖类文书礼仪规范
(一)电子通信类文书结构 称呼、正文、落款、日期 (二)柬帖的写作格式
被邀请人、邀请人、何时、何地、何种活动 三、致辞类文书礼仪规范 (一)开幕式、闭幕式写作格式
标题、称呼、正文、结束语 (二)迎送词结构
称呼、正文、结语 (三)祝酒词和答谢词结构
称呼、正文、结语 (四)悼词结构
标题、正文、结尾 (五)题词与祝词
一句话、几句话、一首诗、一副联
第17、18课时
一、条据类文书写作礼仪
在社会交往中,出于某种需要,给别人留下或是要求别人留下某种可以作为凭据的便条,这就是条据。 (一)借条
借 条
今暂借财务处人民币现金伍仟陆佰元整,作为接待美国大学校长访华代表团来我单位参观之用,接待工作完毕,即刻按规定前来报销,多退少补。
此据
外事处 王放(盖章)
2006年12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