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种子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
萌发,种子的这一性质称为种子休眠。
上胚轴 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上的胚轴称为上胚轴。 下胚轴 连接胚芽和胚根并子叶相连的短轴称为胚轴,子叶以下的胚轴称为下胚轴。
有胚乳种子 种子成熟后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由于养分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这类种子的子叶相对
较薄。例如:蓖麻、小麦等。
无胚乳种子 种子成熟后仅有种皮、胚二部分,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子叶中。例如:豆类植物。 子叶出土幼苗 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伸入土中形成主根,然后下胚轴迅速伸长而将子叶和胚芽一
起推出土面。如:大豆、花生、油菜等。
子叶留土幼苗 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而是上胚轴伸长,所以子叶留在土中,并不随胚芽一起伸出
土面,直到养料耗尽死亡。如:豌豆、玉米、大麦等。 细胞器 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功能的微小结构。
原生质 是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原生质体 是指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
要的部分。
胞基质 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
部分,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中,把第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
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和M期。
纹孔 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的时候,有一些不为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
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胞间连丝 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常常以极细的细胞质丝穿过细胞壁而彼此相互联系,这种穿过细胞
壁的细胞质丝称胞间连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 后含物 是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物
质和新陈代谢废弃物,如:淀粉、蛋白质、脂类、晶体、单宁、色素等。
第 1 页 共 31 页
植物学试题
细胞分化 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 生物体内,每个生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
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组织 是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维管束 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
结构。
维管组织 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复合组织。
维管系统 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
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初生生长 直接来自顶端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 在植物体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初生结构。 次生生长 在植物体初生生长结束后,发生了次生分生组织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其分裂、分化形
成各种成熟组织的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的结果是使根茎等器官加粗。
次生结构 在植物体的次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称为次生结构。包括了次
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外始式 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
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内起源 侧根起源于根尖成熟区中柱鞘的一定部位,这种起源于组织内部的方式称为内起源。 根瘤 豆科植物根上,常形成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是根与土壤中的根瘤菌所形成的共生体。
具有固氮的功能。
菌根 有些植物根常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菌与根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定根 发生位置固定的根。包括主根和侧根。
不定根 发生位置不固定的根,如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不定部位上产生的根。
凯氏带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根的内皮层细胞处于初生状态时,其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木栓
质的带状增厚。对根内水分吸收和运输具有控制作用。这种带状结构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因而称为凯氏带。
第 2 页 共 31 页
植物学试题
外起源 茎上的叶和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这种起源于组织表面的方式称为外
起源。
树皮 树皮是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维管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了木栓层和它外
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或硬树皮或落皮层),以及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统称内树皮或软树皮)。
年轮 年轮是由于维管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季节的影响的生长轮。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茎干横断面上,
所现出的若干同心轮纹。每一轮代表着一年中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由春材(早材)和秋材(晚材)组成。 髓射线 茎的初生结构中,由薄壁组织构成的中心部分称为髓。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称为髓射线,
也称初生射线,连接皮层和髓,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管射线 在次生维管组织中,还能分别地产生新的维管射线,它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
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 叶痕 叶子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
叶迹 是指由茎进入叶的维管束痕迹,从茎中分枝起穿过皮层到叶柄基部止的这一部分。 定芽 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不定芽 不是生在枝顶或叶腋内的芽。
鳞芽 在外面有芽鳞包被的芽。芽鳞具有保护芽的作用。如:杨等的芽。 裸芽 在外面没有芽鳞,只被幼叶包着的芽。如:棉、油菜、枫杨等
边材 靠近树皮部分的木材,是近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色泽较淡,具有输导和贮藏的作用,边材可以逐
年向内转变为心材,因此,心材可逐年增加,而边材的厚度却相对比较稳定。
心材 靠近中央部分的木材,是次生木质部的内层,近中心部分,颜色较深,导管和管胞已失去输导的功
能,但管腔内充填了物质,使其支持能力加强。
春材 春夏季形成层活动旺盛,细胞分裂快,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直径大,管壁较薄木纤维数目少,
细胞排列疏松,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材。
秋材 夏末秋初气候条件渐不适宜树木生长,形成层活动减弱,细胞分裂慢,形成次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
直径较小且数量少,木纤维和管胞较多,管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这部分次生木质部的材质地致密,色泽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
第 3 页 共 31 页
植物学试题
单轴分枝 又称总状分枝。自幼苗开始,主茎顶芽的活动可持续一生,且生长势强,形成一个直立而粗壮
的主轴。如:松、杨等。
合轴分枝 顶芽活动一段时间后,生长编得极缓慢乃至死亡,或分化为花或卷须等变态器官,而靠近顶芽
的一个腋芽成为活动芽,形成一段枝条后,又被其侧面的下一级腋芽的活动代替,如此重复进行生长,这样的分枝方式为合轴分枝。如:苹果、桃、葡萄等。
芽鳞痕 顶芽开放后,芽鳞脱落在枝条上留下的痕迹,可依此鉴别枝条的年龄。
内始式 茎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内向外逐渐分化成熟的,内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
外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内始式。 等面叶 叶肉不能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异面叶 叶肉明显区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叶。
完全叶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叫完全叶。如棉花、桃、豌豆等植物的叶。
不完全叶 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中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二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如樟树、大白菜等植
物的叶。
C3植物 维管束鞘多为两层细胞,内层为厚壁细胞,几乎不含叶绿体,外层为较大的薄壁细胞,含叶绿体
比叶肉细胞少。
C4植物 维管束鞘多为一层大型薄壁细胞,整齐排列,含有比叶肉细胞较多的叶绿体。 叶序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有一片叶则称为单叶。
复叶 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
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等类型。 变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器官在功能和形态结构方面发生了种种变化,并能遗传给后
代,这种变异称为变态。
同源器官 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别,而个体发育来源相同者,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和茎卷须,支持根
和贮藏根。
同功器官 器官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个体发育来源不同者,称为同功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
叶卷须。
第 4 页 共 3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