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三、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检验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可先服用双汰芝,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院内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四、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处理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反复冲洗
消毒
伤口处理
抽血化验检查
注射相应的药物
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院内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二、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三、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四、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如医生抢救工作紧张可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负责通知患者家属。
五、某些重大抢救,应该按照规定通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六、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处理程序:
病情变化 通知值班医生
重大抢救 做好抢救准备 通知患者家属
配合抢救工作
医务科或院总值班
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二、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三、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四、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五、其他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采取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六、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监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七、参加抢救的各位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八、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九、抢救无效死亡,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抢救过程结果;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对同室患者进行安慰。
十、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处理程序:
患者猝死 通知值班医生、科主任及护士长
实施各种抢救 通知家属
如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应等家属到院后,
再作处理
做好病情记录及抢救记录
维护病室秩序,保证其他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
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当发现患者发生误吸时,立即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头低足高,扣拍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除,同时通知医生。 二、及时清理口腔内的痰液及呕吐物。
三、检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果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异常,在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急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
四、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五、通知家属,向家属交待病情。 六、 做好护理记录。
七、患者发生误吸的处理程序:
患者发生误吸后
置患者俯卧位、头低足高 通知主管医生
叩拍背部、尽可能使吸入物排出
清理口腔内痰液、呕吐物
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协助医生通知家属并向家属交待病情
做好护理记录
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护理人员应首先寻找躁动原因,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
畅。
三、危重患者,要有专人看护,给予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误伤及自伤。
四、对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的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以减轻他们的紧张心理,取得合作。
五、病情逐渐加重引起的躁动患者,护理人员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控制病情。
六、昏迷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现的躁动,经常呼唤患者,了解意识恢复程度。
七、对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工作,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八、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音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九、如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或有异常者,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加用床挡,按时巡视患者,以免躁动时患者发生坠床。
十、护理人员对于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要经常观察被约束患者的肢体颜色。
十一、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处理程序:
发现患者出现躁动时
通知医生 守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齐 抢救药物及物品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实施保护性约束
与家属做好沟通
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环境安静
做好记录
紧急封存病历应急预案及程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