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三:分组实验——尝白糖水 师:请同学们拿出烧杯装的液体,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尝的方法。(示范尝味道)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液体对我们的伤害。 生:尝到甜味。 师:用到了什么器官? 生:舌头 师:我们把舌头称为味觉器官。 活动四:分组实验——亲历皮肤产生痛觉 师:请同学们拿出牙签,刺你的手,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疼痛 师:是什么感觉出来的? 生:手 生:皮肤。 师:我们把皮肤称为触觉器官 活动五:课件播放音乐 师:这段音乐好听吗?你的什么器官听到的? 生:好听,耳朵听到的。 师:我们把耳朵称为听觉器官。 教学小结 师:我们人有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眼睛称为视觉器官,鼻子称为嗅觉器官,耳朵称为听觉器官,舌头称为味觉器官,皮肤称为知觉器官。能够感觉到色彩、气味、声音、香甜苦辣、疼痛等。 课 时 教 案C
第二单元第4课板书设计 4.认识感官 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 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A
第二单元 第5课 课型 新授型 课题 感官总动员 课时 2 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态度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通过学生发现研究感觉器官为什么能够产生感觉以及它的重要性。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参与活动法、实验法。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准备 教师 学生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 各种质地玩具 课 时 教 案B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探究人的感觉器官为什么能产生感觉。 活动一:认识耳朵为什么能产生听觉 师:出示耳朵解剖模型结合课件图,介绍耳朵的结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师:鼓膜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和结构) (学生做鼓膜振动模拟实验) 师:播放鼓膜振动模拟视频。 生:薄膜随喂喂的声音而振动。 生:鼓膜有振动传声的作用。 师:鼓膜就是一个感受器。正因为有了这个感受器,所以我们的耳朵才能够感觉到声音。 活动二:认识其他感觉器官产生感觉的原因 师:依次出示其他感觉器官图,学生找出各自的感受器。 生:眼睛的感受器是眼球。 生:鼻子的感受器是嗅觉细胞和嗅觉神经。 生:皮肤的感受器是痛觉神经末梢。 生:还有触觉小体。 生:还有热敏小体、冷敏小体。 生:舌头的感受器是味蕾。 小结: 师:刚才的研究发现:感觉器官之所以能够产生感觉,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结构。如鼓膜是听觉感受器、眼球是视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就是嗅觉感受器、味蕾是味觉感受器、痛觉神经末梢和冷觉小体等是知觉感受器。 二次备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