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汇编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知识点1:人民民主专政
1、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我国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对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专政)。(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即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统一。
5、 人民民主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 (1) 最广泛: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 最真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三保障”+“一实现”+“人权”)
(3) 最管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6、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打击敌对分子,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7、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
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2)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3) 在我国,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8、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为什么)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知识点2:政治权利与义务
1、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
的义务也是法定、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2、 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专指人大代表的选举)
第 1 页 共 16 页
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选民资格:年满18周岁且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五权)
监督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特别提示】权利和义务的先后论、均衡和相等论、对立论的是错误的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三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是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休,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要求: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知识点3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 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能更直接反映民意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成本高,不适用 含义 优点 缺点 第 2 页 共 16 页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情况下使用,便于组织,信赖的当家人 成本较低。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能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举名额 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 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 可能会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特别提示】民主选举≠选举权。民主选举是广义上的选举,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村(居)委会成员的选举;公民的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行使选举权是民主选举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二)选举方式的确定:
1、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根据国情,我国目前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5、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为什么要积极行使选举权利?(重要性)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 如何行使好自己的权利?(措施) (1) 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2) 不断提高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感和责任感。 (3)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一)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1、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
策。
意义: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第 3 页 共 1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