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看病用药有学问
教学目标:
1、了解看病用药的一般流程和基本常识。
2、结合亲身经历和各种体验活动,掌握看病用药的基本要求。 3、辨析生活中看病用药的误区,学会反思自己和家人看病用药的不良习惯。
4、学习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调查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对看病用药流程的体验。
教学难点:对看病用药无趣的辨析、反思。 教学过程:
一、健康小问号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插图,请学生谈谈他们带哦医院看病时是怎样咨询的,或
者是怎样选择科室挂号的? 二、健康小博士
1、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看病用药的基础流程和常识:
(1)针对到过大医院看病就诊的学生,让他们以个体经验来介绍时怎样去看病用药 的?
(2)针对没有到过大医院看病就诊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就教材中的图文,自己阅
读,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2、通过“小链接”和“小体验”,让学生自己感受这部分内容里的知识。
三、健康小贴士 1、针对教材中的四个对话,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不能这
样?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科学的?
2、 结合自身的经历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看病用药的误区和不良习惯需要反思和纠正? 四、健康小行动
引导学生自学,学会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调查意识
9
和能力。
11.联想真奇妙
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联想的快乐,体会和认识联想的奇妙作用。 2、学习联想的基本方法,改善思维,激发创造。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联想的快乐,体会和认识联想的奇妙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联想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铅笔的想象
游戏规则:用一只铅笔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铅笔到谁的手里,就请他想象某样东
西,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二、主题活动 1 、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生的发明创造故事,思考并讨论教材中的问题,揭示发明创造需要那些心理品质。
2、涂一涂:学生需要把一幅没有色彩的图画涂上不同的颜色,并阐明这幅画的含义。 3、“O”的联想。 三、心灵氧吧 1、联想的作用。
2、了解联想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讨论:联想还有哪些方法? 四、心海起航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思考:为什么大风吹起来,木桶店就有可能赚钱?
12.合作真愉快
教学目标:
1、体会、认识到合作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学习、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合作能力。 3、自觉从团队中获取经验,同时主动为团队服务。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合作能力。自觉从团队中获取经验,同时主动为团队服务。
10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请学生谈一谈对合作的理解。 二、主题活动 (一)心里聚焦
1、学生观察、阅读教材内容,并谈一谈教材中提供了哪些合作的情景。
2、学生就近分组,在组内讨论、列举一个经典的合作事例,全班分享。
3、让学生讨论:
(1)自己对合作的认识。
(2)有没有一个人可以绝对独立完成的事情? 4、小结:
(1)我们每个人毕竟不是事事精通的天才,因此需要与他人合作。合作能弥补我们自身的 不足。
(2)我们要广泛地伸出学习的“触角”,去和丰富的信息网络结合,去吸收知识和经验。
(3)我们要主动地伸出学习的“根”,去和成功者连接,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他们的心态。 (二)心灵视窗
通过“齐眉棍”游戏,学生可以感受与人合作的过程,反思自己的合作状况。
1、个人角度:自己与其他成员互动时收获了什么?存在怎样的困难或不足?
2、团队角度:自己小组合作的效果如何? (三)心灵氧吧
1、学生阅读“读一读”的内容,并谈一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2、学生阅读“小博士”的内容,并小组讨论: (1)举例支持或印证“小博士”的内容。 (2)概括团队合作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四)心海起航
1、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合作‘金钥匙’”,并说一说自己在今后的合作中应该怎样做。
2、关于游戏“穿越‘地雷阵’”,并讨论:
11
你在穿越“地雷阵”时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13.善待同学
教学目标:
1、体会善待他人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快乐。 2、学会在与人交往中理解、尊重、宽容、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体会善待他人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快乐。 教学难点:学会在与人交往中理解、尊重、宽容、善待他人。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1、思考“苏珊为什么笑了”?
2、体会同学们全体戴帽是为了让苏珊不尴尬,让苏珊回到集体时更自在快乐;懂得
善待他人就是替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感受。 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1、完成“读一读”,得出结论:别人的不幸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2、“说一说”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善待”。
4、在议一议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14.责任面前勇担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指导学生鉴别责任行为和费责任行为。
3、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承担责任对成长的积极意义,自觉培养责任行为。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承担责任对成长的积极意义,自觉培养责任行为。课时划分: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