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解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3.0.5条第2款。
1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桩承载能力的极限值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相对应,因此材料强度的一般采用标准值。
1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8.2.3条。
1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锚杆静压桩治理既有多层建筑的沉降效果最佳。
1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6.3.5条。
2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土力学》(第三版,四校合编)例6-5。
2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减少工后沉降最有效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增加桩长。
2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对于刚性基础下的刚性复合基础,主要荷载由桩承担,随着荷载增大的变化时,桩土应力比也增大。
2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8.4.1条条文说明。
2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4.2.1条及条文说明。
2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当开挖到全段接近设计坑底高程时,在所开沟槽外凸的一侧,土压力作用下将产生纵向拉力,由于地下连续墙分段开槽浇注后加内支撑支护,没有设置连续腰梁,因此在纵向拉力作用下,墙线沿水平面上的曲率中心向外移动,引起拉应力增长,南墙接点和北墙接点依次开裂破坏。
2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新奥法的要点:
(1)围岩体和支护视作统一的承载结构体系,岩体是主要的承载单元。 (2)允许隧道开挖后围岩产生局部有限的应力松弛,也允许作为承载环的支护结构有限制的变形。
(3)通过试验、监控量测决定围岩体和支护结构的承载一变形一时间特性。 (4)按“预计的”围岩局部应力松弛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结构。
(5)在施工中,通过对支护的量测、监视、信息反馈,修改设计,决定支护措施或二次衬砌。
2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由于存在高承压水头,因此选项D是抢险最有效的方法。
2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防渗设置原则为:上挡下排。
2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由于地下水位较深,灌水稳定下渗时,会产生向下的渗流力。增加土体向下的应力。
3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弹性等值梁法的零点(铰接点)取的是主被动土压力强度相等的位置。
3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 50330—2013)第8.4.1条、第8.4.3条和第8.4.7条。
3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1.0.1条条文说明。
3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10)第1.0.1条条文说明和第1.0.4条条文说明。
3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5条。
3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1条和3.3.2条及条文说明。
3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2010)第3.3.4条。
3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3.3条。
3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第3.1.1条表3.1、1,其他方法如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也可检测桩身完整性,但这些都是间接法,钻芯法进行直接验证。
3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附录E.0.5条。
4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P-S曲线在线性变化后出现一个陡降段后又出现荷载增加位移增加段,那个陡降段就是桩底沉渣无法承受对应荷载产生过大变形所产生的,说明桩底沉渣过厚。
二、多项选择题
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41 【正确答案】 B,D
【试题解析】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第4.1.20条第1款规定,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也即采样孔数量加原位测试孔数量之和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42 【正确答案】 A,C
【试题解析】 《土力学》(第三版,四校合编)中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的定义可以判断。其中B选项中液性指数和土现在的含水量有关。
43 【正确答案】 A,D
【试题解析】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第3.3.7条和表3.3.7。
44 【正确答案】 A,B,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