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4:12: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18届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检测卷

说明: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题。

第Ⅰ卷

一 基础积累(共计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cān)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mó)样的小东西。

B肉体虽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qi?o)然潜.(qián)行在地下。

C 皇帝赐给骗子“御聘.(pìng)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jué)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D我听见有人啜.(chuò)泣,正纳罕.(hàn)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蹿。

B 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盲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C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怒了那烦人的聒聒!

D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蹋了,乌云弥漫了天空,倾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 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3.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天灾人祸接连不断,非洲地区每天有大批的人饿死、病死,真是骇人听闻....! B针对期末考试,老师提出了几条复习建议,同学们都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C近日,地沟油、毒奶粉、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D 父母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他们总是一丝不苟....地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成为 对社会有用的人。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七年级期末测试卷-语文1

A 他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原因是态度端正,习惯良好造成的。

B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良好的心态和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经过一学期的刻苦努力,使我熟悉了七中育才的学习和生活。

D 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卑劣行径。 二 课内古诗文(选择题共计9分,每小题3分)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5.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棹.数小舟(船桨) B 阅.十余岁(经过)

C如是再啮.(冲刷)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教书)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河求之. 曲肱而枕之. B其.反激之力 其.此之谓乎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 果.得于数里外 暮而果.大亡其财 7.下列对《河中石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石兽落水,再写数十年后寺僧准备打捞。按照常规思维,人们从山门倒塌的位置找起,结果却一无所获。

七年级期末测试卷-语文2

B 讲学家嘲笑庙僧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河兵嘲笑讲学家认识的错误,没有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 C文章寓意于事,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以寻找石兽为线索展开情节,详细地记叙了寻找石兽的全过程。

D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第Ⅱ卷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共4分)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 默写填空(6分)

(1) ,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水何澹澹, 。 (6)争渡,争渡, 。三 课内现代文阅读。(共9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我

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3) ,江春入旧年。 (4) ,浅草才能没马蹄。(5)无可奈何花落去, 。

七年级期末测试卷-语文3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0.结合全文思考,面对紫藤萝,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3分) 答: 11.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3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答:

12.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浮想联翩。请找出文中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四 作文(60 分)

时光静走,我们发现生命是不断成长的过程。越长大,我们越能感受到《羚羊木雕》传递出的理解之重要;越长大,我们越能体会《皇帝的新装》揭示的真诚之可贵;越长大,我们越懂得蝉生命的意义;越长大,我们越明白何为秋天的怀念…… 请以:“越长大,越 ”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B卷

一 诗歌鉴赏(共5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 “秋来处处割愁肠”中“割”字用得极好,试作赏析。(3 分) 答:

2.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谈谈你对最后两句的理解。(2 分) 答:

七年级期末测试卷-语文4

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5 分)

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①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② 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③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①平原君:战国时赵国公子赵胜。②末:尖端。③蚤:同“早”。 3.解释加点的词(3分)

(1)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 (2)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 (3)譬若..锥之处囊中( )

4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得十九..人 死者十九.. B余.无可取者 但余.钟磬音 C文武备具.者 故人具.鸡黍 D先生不能. 学然后能.自强也 5.翻译(6分)

(1)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中国人历来讲求含蓄内敛,你怎样看待毛遂自荐的行为?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及课外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分)

7.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 )

A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纪伯伦的影响下写成的。 B 《繁星》《春水》包含了诗人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歌颂。

C 《蚂蚁和蝉》讽刺了贪得无厌不会有好结果;《乌龟和老鹰》则通过乌龟的悲剧,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

D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8.阅读《伊索寓言》这则故事,写出寓意。(2 分)农夫与他的儿子们

七年级期末测试卷-语文5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czdn2wr0m670et7c26i4qfr01784a016k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