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度[2014]
六盘水市农业园区项目奖补资金申报
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精品水果基地建设 起止年限:2014年11月—2015年2月 承担单位:水城县南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监管单位:水 城 县 野 钟 乡 人 民 政 府 联 系 人: 陈双平 电 话: 15519504999
一、编制依据 根据六盘水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做好农业园区项目奖补资金计划申报的通知》要求和《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3155工程”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党发[2014]2号)文件精神,结合《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目标及项目所在区域资源优势,编制该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地点 该项目拟建于水城县野钟乡发射村,位于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东部,地处北盘江北岸河谷地段,土壤肥沃,热量条件较好,水(城)普(安)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依托南亚生态农业公司猕猴桃标准果园现有流转土地资源,新建以脆红李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水果基地1000亩。按照标准果园建设规范进行项目布局和项目工程施工。 四、项目设计及技术标准 (一)项目设计 水城县南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已在该园区发射村流转土地3000余亩,已建成猕猴桃标准果园1500亩,对流转的土地进行了整治,建成了供水系统和果园机耕道10多公里,可满足项目建设物资运输及项目经营管理。按照精品水果和标准果园建设技术规范,该项目工程设计以水城县野钟特色经果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目标为指导,立足于项目建设地点土壤、气候、水源和拟种植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施工设计。 1、土地整理:将用于种植脆红李的地块进行“田”字形或“井”字形整理,建设对土地进行翻犁,将熟土和有机层集中堆积作为果苗定植坑的回填土。在果园内布设供水管道,开挖排水池,对土壤板结度较高的地块进行土壤改良,一是种植绿肥或其他寒性作物品种进行地力培肥,建立生物多样性作物互促系统,为果树提供养份;二是使用松土剂或石灰、草木灰等调整土壤通透性。 2、肥料配备: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果苗定植基肥,于果苗定植前将其置于定植坑内与熟土、腐植土混合施于坑内,亩施用量1吨左右,再使有机肥进行阶段性提苗,对地力较差地段配入有机肥作为底肥。 3、定植坑开挖:将整治合格的土地按株行距4×4米进行打坑,按60cm见方开挖打坑,将生土挖出后,用熟土回填。 4、植苗:每亩植苗40-45株,植苗时施足底肥,浇足定植水。植苗前用生根粉将苗木根部浸泡或酌用生根粉处理过的泥浆。再用地膜进行覆盖,待苗木完全成活后清除。 (二)技术标准 1、苗木:引进一年生脆红李嫁接苗。 2、肥料:用磷肥对农家肥进行堆积发酵15天,使其充分发酵,将农家肥彻底腐烂后使用,每坑用量15kg-20kg,磷肥与农家肥比例为1:9,即每吨发酵农家肥使用磷肥100kg。 3、修枝整形:自种植后起,每年春季、秋季进行修枝整形,树高控制在2.5米左右,使之于种植后第三年开始挂果,初果期株产量10公斤左右,第五年进入盛果期,株产量达50公斤,亩产量2500-4000公斤。 4、果园管理:每年春季对果园进行中耕除草,施足有机肥,保证果苗生长旺盛,夏、秋季进行一次除草追肥,在林下或林间空地用种植绿肥等寒性植物,保持冬、春季果园有绿色植物覆盖,稳定果园土壤墒情,使果树有足够水份和养份供给,每年春季将种植于园中的绿肥等作物翻盖于果树根部作为肥料使用。 五、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措施:在乡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园区管委会和县区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规定,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乡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水利站、村委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助企业完善项目经营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