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线牵张力计算
(1)模拟放线弧垂,选取控制档、放线模板K值。 (2)计算控制档水平张力: 式中:
Tn——控制档水平张力,t ;
w2——导线单位重量,t ; K——模板K值。 (3)计算张力机出口张力: 式中:
T0——张力机出口张力,t ;
n——放线段内滑车数;
n0——张力场与控制档间滑车数;
ε——滑车摩擦系数;
?h0——控制档与张力场累计高差,m,控高为“+”。
(4)计算初始牵引力:
P0——初始牵引力,t ; k0——取 ;
N——导线展放根数 ; w1——牵引绳单位重量,t ;
?h——牵引场与张力场累计高差,m,牵高为“+”。 (5)计算最终牵引力: (6)计算最大牵引力:
?h——控制档与张力场累计高差,m。(需要假设每一档为控制
'档,分别计算各档为控制档时的Pmax,取其中最大值) 2.双滑车选择
(1)滑车承重超过额定荷载的杆塔悬挂双滑车。 滑车承重计算:
F1=[w2N(h1?h2)]2?(2NT0sinA)2
式中: F1——放线时滑车承重,t ; w2——导线单位重量,t ; N—— 一次展放导线根数 ; h1、h2——前后垂直档距,m; T0——展放导线张力,t 。
?——转角塔转角度数(°)。
(2)紧线时,转角塔滑车承重增加明显,需将紧线张力代入验算滑车承重。 (3)滑车与导线包络角超过30°的塔悬挂双滑车。 滑车与导线包络角计算:
和差化积:cos(aA??B)?cos(aA??B)?2cosaAcos?B
?A??B)?2cosaAcosaBsin2 所以也有: cos??cos(?2
式中:
?——导线在滑车上的包络区间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包络角,( °);
°); ??、——放线滑车两侧导线的悬垂角,(BA
当挂单滑车时,滑车的水平转角为线路水平转角; ?——滑车的水平转角。
当挂 双滑车时,每个滑车的水平转角均为线路水平转角之半,( °)。 w2-----导线单位重量,t ; l1、l2----前后档档距,m ;
N——次展放导线根数; T0——导线张力,t ;
h1、h2——前后挂线点高差,m 。
3.紧线张力计算
(1)紧线进行时,导线张力逐渐增加,计算紧线结束时各档导线张力: .
w2l2 式中: Tm?8fTm——紧线后一档内导线张力,t ; w2——导线单位重量,t ; l——-该档档距,m ; f——该档弧垂,m 。
(2)若耐张塔挂线点与一侧相邻塔挂线点高差为正,紧线时所需张力需考虑导线重量
的影响。
Fm——耐张塔紧线所需张力,t ;
h'——耐张塔与相邻塔正高差,若高差为负,该值取0,m 。 4.导线牵引绳上扬判断 (1)在放线滑车垂直档距内为同一种线绳时,计算放线滑车的垂直档距,若垂直档距小于或等于零,则该放线滑车轮槽内的线绳上扬。 (2)下式成立时,滑车里的线绳上扬:
式中:
PH——牵引力水平分力,t ; w2——导线单位重量,t ;
l1 、l2——被校核放线滑车两侧线档的档距,m;
h1、h2——两相邻滑车与被校核滑车的高差,邻塔滑车高于被校核滑车,高差取
负值,反之取正值,m。
5.竣工线长计算 一档内线长:
lw2l3? L= cosA24H2wl2 又有 H?
8fl8f2 代入后 L? ?cosA3l式中: L——档内线长,m ;
A——线档悬挂点连接线倾斜角(°); w——导线单位重量,t/km ; f——档内弧垂,m ; H——水平张力,t ; l——档距,m 。
6.弧垂观测
(1)紧线档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2)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3)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和中间可选3-4档。
(4)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 档外角度检查弧垂:
式中a0 b0——架空线悬点到检查弧垂视线与钢管塔的垂直距离 7.观测弧垂计算公式: f(100)lx2 fx=式中: cosB100() (m) f b0 b2 f(100)——观测弧垂所在耐张段代表档距下的百米弧垂(m); a0 b1 a2 lx ——观测档档距(m); a1 ?1hB ——观测档高差B=tan; θ θ1θ 2 3lxL L1 h ——观测档电线悬挂点高差(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