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第三篇热点主题练六区域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5:31: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

热点主题(六)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

1.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

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 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

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①③⑥ C.②④⑥

B.②③⑤ D.①④⑤

2.关于建设石坎梯田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解析:1.A 2.C 第1题,贵州多岩溶地貌为主,多石灰岩;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选A正确。第2题,石坎梯田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对缓解旱情有一定意义,A正确;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B正确;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提高了人口容量,C错;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D正确。选C正确。

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3~5题。

2019年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

4.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 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③投资巨大,工期长 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5.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 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

解析:3.C 4.D 5.C 第3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选C。第4题,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因水源路途遥远,线路长,投资巨大,工期长,且工程为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选D。线路经过区域的地形多为平原,工程没有穿过板块边界,位于板块内部,很少地震。第5题,“北水南调”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量增加,可能会使年降水量有所增长,选C。

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及东北三省人口增长率图(注:人口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读图,完成6~8题。

2019年

6.①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下列有关该平原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松花江、嫩江、黑龙江冲积形成 B.气候冷湿,冻土广布

C.是我国冬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 D.雨热同期,热量充足

7.下列关于②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轻工业产品为主,工业基础好 B.资源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大 C.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产业转型困难 D.交通运输高速化领先全国水平

8.下列关于东北三省人口状况及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96年人口呈现负增长;传统工业的衰落 B.2005年人口增速减慢;国家东北振兴战略 C.2015年人口迁出率最高;经济衰落,收入水平低 D.目前,人口老龄化突出;城市化发展缓慢

解析:6.B 7.C 8.C 第6题,图中①平原是三江平原,由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冲积形成;纬度高,气候冷湿,冻土广布,B正确;是我国春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雨热同期,夏季热量充足,冬季寒冷。第7题,图中②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以重工业产品为主,工业基础好;资源密集产业比重大,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小;矿产资源日渐枯竭,产业转型困难,C正确;交通运输高速化水平从材料和图中读不出来。第8题,从图中看,199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人口迁移率为-3‰,人口增长率为5‰,呈现正增长;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迁移率为3‰,人口增长率为9‰,人口增速加快;2015年人口迁出率最高,是因经济衰落,收入水平低,C正确;目前,人口老龄化情况从图中读不出来。

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沙的共同作用,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2019年

9.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 ) 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 10.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 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 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少 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 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

11.下列关于尼罗河河口海岸线的变化产生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轮船航行 C.有利于鱼群集聚

B.导致海水倒灌 D.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9.B 10.C 11.C 第9题,读图1900年海岸线到1971年海岸线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两侧海岸线1900年和1971年相交,说明没有变化,故A错误;1982-1987年以及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相交位置,故C、D错误,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故B正确。第10题,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则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减少。故选C。第11题,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侵蚀加重,有利于航行;海水倒灌加重;泥沙减少导致鱼类饵料减少,因此不利于鱼群集聚。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主要流经印度东北部阿萨姆河谷地区,流域面积29.2万千米。干流多数河段河道宽阔、沙洲众多,为当地农民种植水稻提供了珍贵的土地资源。人们往往选择在高沙洲的洲头以下地区栽种冬稻(冬半年种植)。

近年来,印度政府提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实施大坝网建设计划。除了已建的小型灌溉工程和8座大坝之外,

2020高考地理优选习题提分练第三篇热点主题练六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d36x26owx6vudb8bhn079ew80o9bl00se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