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
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A [材料“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体现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阻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点 卷别 全国卷Ⅰ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全国卷Ⅲ [命题规律]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围绕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命题。
2.从考查题型看:命题主要是选择题,非选择题也偶有涉及。
3.从命题特点看:命题与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救济的社会热点紧密相联。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练点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2018·全国卷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全国卷Ⅱ 命题角度 2015·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 2018·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工资的影响
时间 类别 烟煤业 金属矿业 制造业 1929—1930年 -12.3 -6.6 -7.2 1930—1931年 -19.1 -18.3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故选C项;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故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故排除B项;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因此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财政支出锐减,故排除D项。]
练点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015·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均排除。]
题号 特定“时空” 练点1 特别“表现”
命题特点 1929—1931年的美国 以表格呈现工人的周工资不断下降
特有“背景” 依托教材 练点2 链接热点 价值观念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大恐慌、大萧条的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 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关注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养老问题 引导考生树立法制精神和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理念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
B [根据材料“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可知,美国社会高消费、低储蓄,会直接引发供求矛盾激化的风险,故B项正确。]
2.(2019·惠州调研)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A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时正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故A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新经济政策已被废除,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之下,一些国家开始走上法西斯道路,与侵略扩大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危机的解决,故D项错误。]
3.(2019·南阳质检)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发展,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 )
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
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 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 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
C [材料说明政府规范工业生产、协调劳资矛盾,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限制生产规模,防止因盲目生产带来的生产过剩,故A项错误;B项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D项错误。]
4.1933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1934年政府规定: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由此可以推知,美国政府的这些措施( )
A.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 B.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消除了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
B [根据材料“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可知,美国政府通过美元贬值,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从而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故B项正确。]
5.(2019·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 )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A [根据材料可知,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这说明了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故排除C项;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故排除D项。]
6.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个国家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 )
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1930年5月,此时美国尚未确立经济霸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可知应该是转嫁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属于对自由贸易的抛弃,但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服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需求,故D项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