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章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氮及其化合物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2:15: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章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第七节 氮及其化合物

【考纲扫描】

1.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氨气性质、硝酸性质、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本部分知识的重点。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

NH4Cl Ca(OH)2△

HCl NH3 H2、高温、高压 O2 H2O O2 N2 HNO3 NO2 NO 催化剂 放电 H2O 光 二、NH3

1.NH3物理性质:1 色有2 气味的气体,3 毒。4 液化(液态氨称为5 氨,常用做6 。7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8 氨水。 2.NH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溶液呈9 性,方程式:10 (2)与酸反应:强挥发性酸(如HCl、HNO3)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产生11 ,利用此性质可以检验氨气,而难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等则不能产生上述现象。 (3)与盐反应:与12 等生成沉淀。 (4)还原性:13 。 3.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方程式:14 。 (2)NH3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15 。 ②装置:16 。 ③干燥:用17 干燥。 ④收集:用18 法收集。 ⑤尾气吸收:用19 吸收剩余的氨气。 ⑥检验:用20 检验,现象是21 。 注意事项:收集氨气的试管口放一松软的棉团的作用是22 。 三、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23 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 2.化学性质 (1)受热分解

NH4HCO3和NH4Cl分解的方程式为:24 25 (遇冷又化合生成NH4Cl)

特别关注 ①碘单质受热与氯化铵受热现象类似,但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②铵盐受热均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1

(2)铵盐与碱反应

NH4Cl和NaOH的离子方程式为:26 或27 (3)铵盐的水解

NH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28 ,水解后溶液呈29 性。 3.NH4+的检验

样品与30 共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样品中一定存在NH4+。 四、氮的氧化物 NO和NO2的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NO 31 色气体,32 溶于水 与O2反应:34 NO2 33 色气体。 与H2O反应:35 五、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36 色,有37 气味的液体。浓硝酸一般为38 色,是由于溶有39 的缘故。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强酸性:硝酸使酸碱指示剂先40 (酸性)后41 (强氧化性)。 (2)不稳定性:硝酸越浓,越易分解,因此硝酸应保存在42棕色瓶中放在阴凉处。

---

(3)强氧化性:硝酸能氧化43 、 、S2(H2S)、SO2(SO32)、I(HI)、Fe2+等物质。

硝酸氧化Cu的方程式:①Cu与浓硝酸:44 ; ②Cu与稀硝酸:45 。 【知识梳理自我校对】

二、NH3

1无2刺激性3有4易5液氨6制冷剂7极易8氨水9碱10NH3+H2ONH3·H2O

NH?4+OH

11白烟

催化剂12Mg2+、Fe3+、Fe2+、Al3+、 Ag+、Cu2+134NH3+5O催化剂2

高温高压

4NO+6H2O14N2+3H2 2NH3 15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16固体+固体△ 17碱石灰18向下排空气19倒置的漏斗扣在水面上20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21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2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便于收集气体

三、铵盐

23易24NH4HCO3△ NH3↑+H2O+CO2↑25NH4Cl△ NH3↑+HCl↑26 NH4++OH

=NH3·H2O

27 NH4++OH△ NH3↑+H2O28NH4++H2O

NH3·H2O+H+29酸30碱

四、氮的氧化物

31无32不33红棕342NO+O2=2NO2353NO2+H2O=2HNO3+NO 五、硝酸

36无37刺激性38黄39二氧化氮40变色41褪色42棕色瓶43金属、非金属443Cu+8HNO3(稀)=

2

3Cu(NO3)2+2NO↑+4H2O45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要点精解】

一、氨水

1.成分——“三分子三离子” 三分子:H2O、NH3、NH3·H2O

三离子:NH4+、OH、H+ 特别关注

计算时,氨水的溶质一般认为是NH3。 2.氨水的密度

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并且氨水越浓,其密度越小。 3.氨水中存在的平衡的应用

在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NH3·H2O NH4++OH。利用上述平衡: (1)快速制取氨气:①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加热浓氨水,使NH3挥发,产生NH3 ②向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发生反应:2NH3·H2O+CaO=Ca(OH)2+2NH3↑+H2O

③向浓氨水中加入固体烧碱,NaOH溶于水放热,且增大OH浓度,平衡向左移,产生氨气。

④向浓氨水中加入碱石灰等。

(2)氨水是很好的沉淀剂,可使多种阳离子:Mg2+、Fe3+、Fe2+、Al3+、Ag+、Cu2+等生成沉淀,其中AgOH、Cu(OH)2等沉淀遇过量氨水会溶解。

4.氨水是农业常用的化肥。

5.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进行喷泉实验 (1)喷泉原理

气体溶于容器内的液体,使容器内气体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强,容器外的液体被压入容器内,形成向内的喷泉。

产生喷泉的关键是使容器内气体产生压强差。 (2)溶于水能产生喷泉的气体

常见的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有:HCl、NH3、NO2

典例精析

下列有关氨和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和铵盐都易溶于水,水溶液都显碱性 B.氨是非电解质,铵盐是强电解质 C.凡是铵盐均能受热分解产生NH3

D.氨气和浓酸相遇都能产生含有相应铵盐成分的烟雾 答案:B

解析:铵盐的水溶液因NH4+的水解而显酸性;并不是所有的铵盐都能受热分解产生NH3;氨气只有与挥发性酸相遇才能生成白烟,与不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相遇无此现象。

典题训练

右图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 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 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 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 答案:C

解析:左图是NH3的喷泉实验,进入烧瓶中的液体变成红色,表明NH3溶于水显碱性。右

3

图NH3与HCl化合成NH4Cl,也表明NH3是碱性气体,选C。

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类型

1.NO2与“惰性”气体混合溶于水:3NO2+H2O=2HNO3+NO 2.NO2与O2混合溶于水:4NO2+O2+2H2O=4HNO3 3.NO与O2混合溶于水:4NO+3O2+2H2O=4HNO3

4.NO2、NO与O2混合溶于水:折算法,即将NO2折算成NO后,再与O2按4NO+3O2+2H2O=4HNO3计算。

典例精析

1.把15mLNO和NO2混合气体通入倒置于水中的盛满水的试管里,片刻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为8mL,则原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分别为 mL、 mL。 答案:4.5;10.5

解析:根据差量法计算:3NO2+H2O=2HNO3+NO △V 设原气体中含有X mL NO2

3 2

X 15-8 解得X=10.5 mL,NO为4.5 mL

2.将盛有10mL由N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待反应完毕后试管中还残留lmL无色气体。求原混合气体可能的体积组成。 答案:NO2:7.2mL,O2:2.8mL或NO2:8.6mL,O2:1.4mL 解析:剩余气体有两种可能:(1)若剩余的气体为O2,根据关系式:4NO2+O2+2H2O=4HNO3,

4参加反应的气体中V(NO2)=(10?1)?7.2mL,原气体中V(O2)=10-7.2=2.8mL(2)若剩余

5气体为lmL NO,相当于剩余3 mL NO2,则参加反应的气体中V(O2)=

1(10?3)?1.4mL,5原气体中V(NO2)= 10-1.4=8.6 mL。

3.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有NO的试管中缓慢通入35mLO2,反应完成后,若试管内液面仍保持在原来的位置,则试管中原来的NO体积为

A.20mL B.15mL C.10mL D.5mL 答案:A

解析:剩余气体只能是O2,设原NO气体为X mL,根据关系式:4NO+3O2+2H2O=4HNO3

3X+X=35,X=20 mL。 44.常温下,将盛有10mL NO2,10mLNO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中,并向其中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尚余2mL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为

A.7.5ml B.8.5ml C.10m D.12ml 答案:BD 有:

1040mL NO,则现有NO体积为mL,再与氧气混合溶于水

33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剩余气体有两种可能:(1)若剩余气体为NO,则V(O2)= 解析:10mL NO2溶于水生成

340340 ?(?2)?8.5mL(2)若剩余气体为O2,则V(O2)=(??2)?12mL正确选项为BD。

4343典题训练

1.盛满等体积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中,经足够长的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高度的 。 答案:1/3

解析:根据反应:3NO2+H2O=2HNO3+NO,减少气体的体积等于进入试管的液体的体积。

4

第二章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氮及其化合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d9de7hqqp1klhk34qs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