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2与水反应的反应机理可看作NO2先与水发生岐化反应生成HNO2和HNO3,HNO2
再分解
C.HNO2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D.NO2通入NaOH溶液中时,生成的HNO2和HNO3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2.(2011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学情调查)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量m g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足量硝酸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体积为V L(标准状况) 溶液 NaCl溶液 合金样品 过滤 Ⅰ
? Ⅱ
烘干 Ⅲ
称量w g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收集到的V L气体全为 NO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C.操作Ⅱ应是洗涤 D.铜的质量分数为:
143.5V?22.4w ×100%
100.4m3.(2011·泰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用内置有螺旋状铜丝的胶头滴管小心吸取一滴管浓硝酸后迅速插入细口瓶中(如图),滴管与瓶口接触处垫一小块滤纸使滴管与瓶口留少量空隙,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①滴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液面下降;②滴管内液面上升,气体变成无色;③滴管内液面再次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为NO2 B.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 C.产生现象③的原因是铜与稀硝酸反应 D.最终瓶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NO3)2 4.(2011长春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各组干燥气体和溶液,其中可以进行喷泉实验,且液体几乎充满烧瓶的是 A.Cl2,饱和食盐水 B.CO2,碳酸氢钠溶液
C.SO2,稀氨水 D.NO2,水 5.(福建上杭一中月考)将0.1mol Cu与40ml 10mol/LHNO3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a molH+,由此可知
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4.48 L B.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1.49L 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
D.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0.2mol NO3 6.(2011·烟台市第一学期模块检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SiO2→H2SiO3 B.S→SO3 C.N2→NO2 D.Cl2→FeCl3 7.(2011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三月考)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与盐酸反应,可生成A和B,则X一定是H2O B.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E E X A B C D C.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 均可与X反应生成D[来源: http://wx.jtyjy.com/]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8.(2011·长春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①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也可用无水CaCl2干燥; ②SiC俗称金刚砂,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 ③漂白粉和漂白精的有效成分都是Ca(ClO)2;
④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也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⑤氧化铜可作为制造玻璃、搪瓷的红色颜料。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9.(2011·上海八校高三联合调研考试)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HCl通入Fe(NO3)2溶液中 B.SO2通入溴水中 C.NH3通入CuSO4溶液中 D.CO2通入Ba(NO3)2
10.(烟台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把某黑色固体A加热至红热。投入到另一种无色浓溶液B中,产生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X,将X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 无色气体C X 通入水中 无色稀溶液D 加入单质F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E 无色气体E 蓝色溶液G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无色气体C的成分为 。
(3)写出D和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请以Na2CO3为原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D和F反应生成的气体E是无色的。简述实验过程 。
参考答案
【感悟高考】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解析:根据2NxOy+2yCu=2yCuO+xN2,以及题中数据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一半,可以得到x=1,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4.答案:(1)圆底烧瓶
(2)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事关,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①(NH4)2SO4+Ca(OH)2
△ 2NH3↑+2H2O+CaSO4
NH3·H2O
NH4
+
②B
③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
-
+O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 (4)5V1∶7(m1-m2)
(5)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氨的含量偏高
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10
5.
答案:(1)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2)放热(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
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4)1;NH4Cl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氨的催化氧化。(1)NH3和O2氧化生成NO。(2)该反应为放热,故不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状态。(3)产物中有NO和NH3,NO会被O2氧化生成NO2,在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HNO3,而HNO3与NH3会产生白烟。(4)装置5与1均能产生NH3。NH4Cl加热分解可得NH3和HCl,而HCl与Na2O2可生成O2。
18a6.答案:(1)2NH3+3CuO3Cu+3H2O+N2↑(2)e→e→b→b→e→e→c→d(3)?16b(4)①③(5)m(CuO)和m(Cu), m(Cu)和m(H2O) 解析:(1)NH3还原CuO时,生成N2,所以方程式为2NH3+3CuO
3Cu+3H2O+N2↑
(2)顺序为:制取气体→干燥→还原氧化铜→测定生成的水→吸收剩余的氨气,即e→e→b→b→e→ e→c→d (3)设CuO的摩尔质量为M,根据关系CuO~H2O可得M=(4)根据Ar(Cu)=
18a18a,则Ar(Cu)= -16 bb18a-16可知:①中测得 b减小,则Ar(Cu)偏大;②中CuO吸附的b水的质量与生成的水都被碱石灰吸收,使b增大,Ar(Cu)偏小;③中测得a偏大,则Ar(Cu)偏大;④中通过测碱石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确定b,则对Ar(Cu)无影响;⑤NH4C1与Ca(OH)2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氨气先通过了干燥剂,水被吸收,对Ar(Cu)无影响。 (5)根据化学方程式,只要列出与Cu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关的任意1个比例式,均能解出Ar(Cu),则有m(CuO)和m(Cu), m(Cu)和m(H2O)。最好方法:反应前B中固体质量和反应后B中固体质量。 【考点精练】 1.答案:A
解析:A项,HNO2中N元素为+3价,而NO中N元素为+2价,反应中化合价只降低不升高,不符合化合价规则。 2.答案:D
解析:由于是排水法收集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故收集到的V L气体全为 NO;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且在烘干前应该有沉淀的洗涤过程,wg的固体是AgCl,由元素守恒关系推出m(Ag)=108w/143.5,易推断选项D错误。 3.答案:D
解析:滴管内铜丝与浓硝酸反应,先产生红棕色NO2气体,将液体压出,使滴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NO2又溶于水,生成NO,气体变成无色,气体的量减少,压强降低,液体又被重新压入滴管内,使管内液面上升。此时硝酸浓度下降,变成稀硝酸再与铜反应,生成NO,滴管内气体的压强又一次变大,将液体再次压出,滴管内液体又下降。最终瓶内溶质有硝酸和硝酸铜,只有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能发生喷泉的条件是气体溶于它所接触的液体,引起容器内部气体压强下降,外界大气压强将液体压入瓶内。A项,Cl2在饱和食盐水中几乎不溶,不能产生喷泉;B项,CO2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不能产生喷泉;C项,SO2与稀氨水反应,完全溶解,
11
产生喷泉,无气体剩余,液体充满烧瓶;D项,NO2与水反应,产生喷泉,但生成了NO,液体不能充满烧瓶。 5.答案:C
解析:Cu与HNO3反应生成的气体可以是NO,也可以是NO2,所以A项,B项均错误。根据N原子守恒,被还原的硝酸=硝酸总量-起酸的作用的硝酸-剩余的硝酸=
-
10×40×103-0.1×2-a=(0.2-a)mol,C项正确。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硝酸和硝酸铜,
-
NO3多于0.2mol,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A项,Si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Na2SiO3再与酸反应生成H2SiO3;B项,S与O2反应生成SO2,SO2与O2高温、催化剂下反应生成SO3;C项,N2与O2放电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D项,Cl2与Fe一步反应生成FeCl3 7.答案:A
解析:采用验证法。B项,A为NaOH,E为CO2,B为Na2CO3,C为NaHCO3,X为盐酸,D为NaCl;C项,A为Na,E为O2,B为Na2O,C为Na2O2,X为H2O,D为NaOH;D项,A为S或H2S,E为O2,B为SO2,C为SO3,X为H2O,D为H2SO4;D项,也可是:A为N2或NH3,E为O2,B为NO,C为NO2,X为H2O,D为HNO3,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①错误:氨气不能用浓硫酸或无水CaCl2干燥。⑤错误:氧化铜是黑色物质。 9.答案:D
解析:A项,HNO3将Fe2+氧化成Fe3+,溶液由绿色变成黄色。B项,SO2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反应的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C项,NH3少量时,产生蓝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2 NH3+2H2O=Cu(OH)2↓+(NH4)2SO4。D项,碳酸酸性比硝酸弱,不能反应,无明显变化。 10.答案:(1)C+4HNO3(浓)△ CO2↑+4NO2↑+2H2O (2)CO2、NO(3)3Cu+2NO3
-
+8H+=3Cu2++2NO↑+4H2O (4)取一支试管,加适量Na2CO3粉末,然后加入过量稀HNO3,当生成的CO2把试管上部空气完全排净后,再加入Cu加热,即可观察到有无色气体NO生成 解析:“把某黑色固体A加热至红热。投入到另一种无色浓溶液B中,产生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X,”可知,A为碳,B为硝酸或硫酸,结合“无色稀溶液D+单质F→蓝色溶液G”可知,B为硝酸,X为CO2和NO2的混合气体。再结合框图可知,C为CO2和NO的混合气体,D为稀硝酸,E为NO,F为Cu,G为Cu(NO3)2。其中的(4),用Na2CO3与酸反应产生的CO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防止氧气氧化NO。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