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天津市南开区七年级数学下第二周周测练习题(有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6:26: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7年 七年级数学下册 周测练习题

2.24

一 、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内错角相等 D.对顶角都相等

2.如图,直线m∥n,△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m上,且∠ACB=90°,若∠1=40°,则∠2的度

数为( )

A.140° B.130° C.120° D.110° 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

A.∠1=∠3 B.∠1=∠4 C.∠2+∠3=180° D.∠3=∠5

4.如图,能判定EB∥AC的条件是( )

A.∠C=∠ABE B.∠A=∠EBD C.∠C=∠ABC D.∠A=∠ABE

5.如图,AB∥CD,DA⊥AC,垂足为A,若∠ADC=35°,则∠1的度数( )

A.65° B.55° C.45° D.35°

6.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就第三条直线上的两个交点而言形成了“三线八角”.为了便于记忆,同学们可仿照图用双手表示“三线八角”(两大拇指代表被截直线,食指代表截线).下列三幅图依次表示( )

A.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B.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C.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 D.同位角、内错角、对顶角

7.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c、d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没有确定关系

8.如图,直线l1∥l2,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1+∠2+∠3=180° B.∠1﹣∠2+∠3=180° C.∠2+∠3﹣∠1=180° D.∠1+∠2﹣∠3=180°

9.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到点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A.48 B.96 C.84 D.42

10.如图,从①∠1=∠2;②∠C=∠D;③∠A=∠F.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二 、填空题:

11.把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成“如果……那么……”形式: . 12.如图,AB与BC被A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 ;DE与AC被直线A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 ;图中∠4的内错角是 .

13.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在A,B,C三处经过三次拐弯,此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即AE∥CD),若∠A=120°,∠B=150°,则∠C的度数是 °.

14.如图,AD∥BC,BD平分∠ABC,∠A:∠ABC=2:1,则∠ADB= 度.

15.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a∥b,a⊥c,那么b⊥c; ②如果b∥a,c∥a,那么b∥c; 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

其中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1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下列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 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 .

17.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 .

18.如图,台阶的宽度为1.5米,其高度AB=4米,水平距离BC=5米,要在台阶上铺满地毯,则地毯的面积为 .

三 、解答题:

19.如图,AB和CD交于O点,OD平分∠BOF,OE⊥CD于点O,∠AOC=40°.求∠EOF的度数.

20.如图,已知AE⊥BC,FG⊥BC,∠1=∠2,∠D=∠3+60°,∠CBD=70°.

(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

21.如图,已知∠ABC=80°,∠BCD=40°,∠CDE=140°,试确定AB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2.如图,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直线l3上有一点P.

(1)如图1,若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AC,∠APB,∠PBD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2)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3),试直接写出∠PAC,∠APB,∠PBD之间的关系,不必写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B 6.B 7.B. 8.D 9.A 10.D

11.答案为: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2.答案为:∠1和∠3;∠2和∠4;∠5和∠2. 13.答案为:150°

14.【解答】解:∵AD∥BC,∴∠A+∠ABC=180°;∵∠A:∠ABC=2:1,∴∠ABC=60°;

∵BD平分∠ABC,∴∠DBC=30°,∵AD∥BC,∴∠ADB=30°.

15.答案为:①②④

16.【解答】解:如图,过A点作AB∥a,∴∠1=∠2,∵a∥b,∴AB∥b,∴∠3=∠4=30°,

而∠2+∠3=45°,∴∠2=15°,∴∠1=15°.故答案为15°.

17.54° 18.答案为:13.5平方米.

19.解:∵AB,CD相交于点O,∴∠BOD=∠AOC=40°.

∵OD平分∠BOF,∴∠DOF=∠BOD=40°.

∵OE⊥CD,∴∠EOD=90°.∴∠EOF=∠EOD+∠DOF=130°. 20.解:(1)证明:∵AE⊥BC,FG⊥BC,∴AE∥GF.∴∠2=∠A.

∵∠1=∠2,∴∠1=∠A.∴AB∥CD.

(2)∵AB∥CD,∴∠D+∠CBD+∠3=180°.

∵∠D=∠3+60°,∠CBD=70°,∴∠3=25°.∵AB∥CD,∴∠C=∠3=25°. 21.解:AB∥DE.理由:过点C作FG∥AB,∴∠BCG=∠ABC=80°.

又∠BCD=40°,∴∠DCG=∠BCG-∠BCD=40°.

∵∠CDE=140°,∴∠CDE+∠DCG=180°.∴DE∥FG.∴AB∥DE.

22.解:(1)当P点在C,D之间运动时,∠APB=∠PAC+∠PBD.

理由:过点P作PE∥l1,

∵l1∥l2,∴PE∥l2∥l1.∴∠PAC=∠APE,∠PBD=∠BPE. ∴∠APB=∠APE+∠BPE=∠PAC+∠PBD.

(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在l2下方时,则∠PAC=∠PBD+∠APB; 在l1上方时,则∠PBD=∠PAC+∠APB.

天津市南开区七年级数学下第二周周测练习题(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dbnv8j3cz8c83h0epna2cg5h8ins2016f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