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四川省富顺县骑龙 代寺 童寺三学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9:38: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D.不宜偏私:不应该袒护私情,不公正。

17.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B.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C.这两段文字寓情于叙,即以叙述为主,兼用抒情。 D.《出师表》的“表”为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第II卷(共99分)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

①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毕竟东流去。” 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收复失地之心是不可抗拒的。

②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西北望,射天狼。” 用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气概。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关唯》) ④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⑤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9、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茫然: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B、今安在:今天要走的路在哪里。 C、故国:被灭亡的南宋。 D、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②《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的正误,正确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A、同是写人生的失意之感,两位作者都能从失意的人生中挣脱出来,展示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具体写行路难。接着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渴望效仿两位古贤人的归隐之心。

C、“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心情沉重。“春花秋月”本是人生美好之景,然而词人对人生已绝望,遂不觉厌烦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可见感情之极端悲苦。 D、从写作上看,《行路难》利用比兴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虞美人》前六句采用对比手法,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极富哲理意味。 五、(2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5题。

祖脉的意义

(1)说来惭愧,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却从未来朝觐过人文初祖的民族圣地——黄帝陵。……我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秀的文明品格和多种长处,但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韧、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长达百年的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与勇气

(2)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精神和韧性生命.我们并不贬低别人,但我们不朽。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确是不朽的——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创造得已经湮灭了,惟有中国仍然硕果仅存。她不仅没有湮灭,而且奇迹般地抗拒了衰朽的大势,并且重新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3)这一切,都深远地系结在黄帝陵之根脉上,都来自她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祝福与保佑。

(4)我深感父的尊严与母的慈爱,也深感跨越苍茫时空对祖先遗迹的触摸,这触摸令人产生灵魂深处的战粟和疑惑。

(5)寂静与庄严。泥土的芳香与色泽。数人携手而不可环抱之苍松巨柏。毛泽东和蒋介石题词所刻的碑石。这里就是起点,因而也就是最终的共同点;这里的背景是高崖山壁,壤土深厚,这里就是我们最终的摇篮。

(6)只有到了大西北的华夏源脉,两河源头,才会思考并忽然感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白种人眼珠是蓝的?头发是金黄的?那是欧洲诸岛周围的海水映蓝的,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染黄的;为什么黑人的皮肤那么黝黑、肌肤那么浑圆?那是赤道非洲的阳光和草原造就的。同样,我们的黑发乌睛和黄壤般的皮肤,也是大西北的土地和黄河这些颜色体赐予的啊!—所以连我们的祖先也叫“黄帝”。

(7)黄种人,你有秋天的颜色,成熟麦田的颜色和黄金的颜色,你无须骄傲,也不必自卑,你肤色是美的,和谐的,因为它是和自然一致的。那种贬低别人的人种而自命高贵的种群是浅薄的、幼稚的、褊狭的。实际上,这一套在今天已经受到了普遍的鄙弃。

(8)黄土高原正是我们肤色的发祥地,它是矗立在地球上的一座高地,一座充溢着举世闻名、至今令人感到神秘的古老文化的圣地,也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源头、自尊的基底、疼痛和奋发的动力源头。

(9)祖脉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注意,这似乎含有某种神秘的启示。近百年来中国积弱,在世界文明格局中落伍。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一群逃到西安避难;日军攻陷南京,却始终未能攻破潼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张、杨于“双十二”兵谏西安城,促蒋联合抗日,陕北又奇迹般地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

(10)这些无不与祖脉地的凝聚力、号召力有关。是它,护佑着、福临着我们,在危难时刻发出无声的召唤,唤醒我们潜藏在血脉中的良知和尊严,让我们一跃而起!

(11)就在离祖脉不远的地方,产生了辉耀世界的盛唐文明。在西安的历史博物馆里,当人们得知如今的西安市占地规模只相当与唐代西安城的六分之一时,人们惊奇得难以想象。待到看到兵马俑的陈列时,才能略微窥到盛唐宏伟气象之豹尾。

(12)惜乎!全豹已不复能见矣!

(13)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产生20世纪人优越的错觉,不要轻视、小看了伟大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如果我们始终记住自己是这种文明创造者的子孙,就会永远从中汲取力量、尊严、智慧和活力。

(14)不管现在有些人怎样苛评郭沫若,但他的那部题为〈凤凰涅磐〉的天才绝唱,却可作为百年羞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世纪的预言。诗前小序云:“天方国古有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然后唱道:“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浑雄,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

(15)“你们已经涅槃了,所以你们不再死。”在祖脉的源头,我听见黄帝陵如是说。 20、指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各指代的是什么?(3分)

(1)这里的背景是高崖山壁,壤土深厚,这里就是我们最终的摇篮。 ..句中的“这里”指代的是

(2)她不仅没有湮灭,而且奇迹般地抗拒了衰朽的大势,并且重新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句中的“衰朽的大势”指代的是

(3)“你们已经涅槃了,所以你们不在死。”在祖脉的源头,我听见黄帝陵如是说。 ..句中的“你们”指代的是

21.第(2)段说“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确是不朽的”,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2下面对本文题目“祖脉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脉具有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祝福与保佑;

B、祖脉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源头、自尊的基底、疼痛和奋发的动力源头: C、祖脉让我们拥有优于其他种族的肤色、坚韧意志和悠长的生命力。 D、祖脉对国人永远具有凝聚力、号召力

23.阅读(9)一(12)段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神秘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②“全豹”指的是什么?

2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黄种人,你有秋天的颜色,成熟麦田的颜色和黄金的颜色,你无须骄傲,也不必自卑,你肤色是美的,和谐的,因为它是和自然一致的。

仿句: 2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作为一名华夏儿女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B.文章第(1)段写了祖脉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抒情言理作了有力铺垫。 C.(6)(7)两段分析肤色人种形成的原因,说明人类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D.第(14)段提到了《风凰涅槃》,旨在用这绝唱来批评那些郭沫若的苛评者。 E.文末借用始祖黄帝的口吻,衷心祝愿中华民族永远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六、(63分)

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

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在我们身边。请你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地名等。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2) 请阅读赵师秀的《约客》,根据提示作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提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约见朋友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人生启示,请你站在诗人或朋友、或诗人与朋友等角度,选择最适合你的切入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若选择此题,切忌对材料进行续写、扩写或改写。③千万不要抄袭或套用!④文章不要少于600字。⑤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四川省富顺县骑龙 代寺 童寺三学区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dfb11qmth5nd0e7n2yj9vfqx3d4wu015yd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