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导体的电阻
1.知道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并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2.掌握电阻定律,并
能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意义及决定因素.
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实验结论
(1)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逻辑推理
(1)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一条长度为l,电阻为R的导体,可以看成是由n段Rl
长度同为l1、电阻同为R1的导体串联而成.因l=nl1,R=nR1,所以=.
R1l1
(2)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有n条导体,它们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都为S1,电阻同为R1.把他们紧紧地束在一起,组成一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的导体.则R=R1RS1,S=nS1,所以=. nR1S
二、导体的电阻 1.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l
(2)公式:R=ρ,式中ρ是比例系数,它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重
S要的物理量,ρ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电阻率ρ
(1)单位:欧姆·米,符号:Ω·m.
(2)变化规律: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应用:电阻温度计、标准电阻等.
判一判 (1)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
法.( )
(2)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3)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制作热敏电阻.( )
(4)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121 Ω,当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灯丝的电阻大于121 Ω.( )
提示:(1)√ (2)√ (3)× (4)×
想一想 由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分析,为什么几个电阻串联起来,总电阻增大;几
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减小?
提示:几个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几个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做一做 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
U
B.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I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
提示:选D.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并随温度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B、C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对.
对电阻率的理解
1.物理意义:电阻率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
RS
2.大小:ρ=,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 m、横截面
l积为1 m2的导体的电阻;单位:欧·米(Ω·m).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及应用
(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作电阻温度计.
(2)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可用于制作热敏电阻.
(3)有些合金,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4)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某些导体变成超导体.
【题组过关】
1.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A.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
3B.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
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解析:选C.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一种电学特征,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A选项错.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则相反,B选项错.合金的电阻率比纯金属的电阻率大,C选项对.电阻率大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差,不能表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因为电阻才是反映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而电阻还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D选项错.
2.(2018·福建漳州一中高二检测)关于电阻和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一根均匀导线等分成等长的两段,则每部分的电阻、电阻率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RS
B.由ρ=可知,ρ与R、S成正比,ρ与l成反比
lC.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对某一确定的导体,当温度升高时,发现它的电阻增大,说明该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选D.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并不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A、B、C错误.若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又不考虑体积和形状的变化,其原因就是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产生的,则D正确.
对电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l
1.表达式:R=ρ.
S
2.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电阻定律反映了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决定,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lU
3.R=ρ与R=的区别
SI lR=ρ SUR= I意义 理解 适用范围 决定式 说明导体的电阻由ρ、l、S决定,且与l成正比,与S成反比 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定义式 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伏安法.不能认为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 任何导体 联系 lUR=ρ对R=补充说明了导体的电阻不取决于U和I,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SI长度和横截面积 命题视角1 对电阻定律的理解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U
A.据R=可知,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不变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时,
I导体的电阻也变为原来的2倍
U
B.据R=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改变,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也改变,但导体的电阻
I不变
RS
C.据ρ=可知,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乘积RS成正比,与导体
l的长度l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导体的电阻R皆无关
U
[思路点拨] (1)R=是电阻的定义式,提供了计算电阻的一种方法,其大小与U、I无关.
Il
(2)R=ρ是电阻的决定式,与ρ、l、S有关.
S
ρlU
[解析]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决定式为R=,而R=为电阻的
SIRS
定义式,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而ρ=仅是导体电阻率的定义式,电阻率与式中的
l各物理量都无关,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 BD
命题视角2 电阻定律的应用
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
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
[思路点拨] (1)导线对折后长度减半,横截面积加倍. (2)导线均匀拉长的同时,横截面积变小,而体积不变.
[解析] 一段导线对折两次后,变成四段相同的导线,并联后的总电阻为0.5 Ω,设每
R
段导线的电阻为R,则=0.5 Ω,R=2 Ω,所以导线原来的电阻为4R=8 Ω.
4
1
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则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长度为原来的
33倍,所以这一半的电阻变为4 Ω×9=36 Ω,另一半的电阻为4 Ω,所以拉长后的总电阻为40 Ω,是原来的5倍.
[答案] 8 Ω 5
命题视角3 电阻定律与欧姆定律的综合应用
如图所示,相距40 km的A、B两地架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
B间的某处发生短路,这时接在A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电流表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处相距A有多远?
[解析] A、B间距离l=40 km,导线总长2l,总电阻R=800 Ω. 设A与短路处距离x,导线总长2x,总电阻Rx. U10
由欧姆定律得Rx== Ω=250 Ω.
I40×10-32l2x
由电阻定律得R=ρ,Rx=ρ,
SSRx250
所以x=l=×40 km=12.5 km.
R800即短路处距A有12.5 km. [答案] 12.5 km
l
公式R=ρ的应用策略
S
l
(1)公式R=ρ中的l是沿电流方向的导体长度,S是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
Sl
(2)一定几何形状的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接入电路的具体方式有关,在应用公式R=ρ求
S电阻时,要注意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的确定.
(3)一定形状的几何导体当长度和横截面积发生变化时,导体的电阻率不变,体积不变,由V=Sl可知l和S成反比,这是解决此类电阻问题的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