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分析曲线图。由图可知,0~1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小,细
胞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2~4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增大,细胞吸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据此分析各选项作出正确判断。
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是因为物质A进入了细胞,使细胞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吸水,A项错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所以0~1 h内,细胞体积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B项错误;2~3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增大,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溶液的渗透压, C项正确;0~1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小,液泡中的水分进入细胞质基质,此时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大于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 D项错误。
C
母题变式·探究核心素养新命题
1.[科学探究——实验原理分析]该题实验中用到的物质A溶液可能是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填“KNO3溶液”或“蔗糖溶液”),原因是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不会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若该细胞放在不同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最后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物质A溶液的初始浓度太高,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死亡。
核心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具体表现在两个角度:
核心素核心素养角
具体表现
养 科学思
归纳与概括 积,归纳概括原生质体的吸水、失水维
状态
获取证据或
科学探究
分
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
度
分析不同时间原生质体的相对体
析数据的能原过程中,不同溶液渗透压的变化
力
3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分析][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
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家兔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分析示意图,甲和丙细胞与外界溶液都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B正确;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C错误;甲、乙和丙细胞来自同一只家兔,细胞内液的浓度几乎相同,将其置于蒸馏水中,应该同时破裂,D错误。
B
2.[2019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将新鲜萝卜切成大小、长度相同的细条,分别置
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萝卜条的长度,结果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蔗糖溶液浓度
0.2 0.3 0.4 0.5 0.6 0.7
(mol·L) 实验前长度/实验后
0.73 0.80 0.91 1.10 1.17 1.17
长度
A.使萝卜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在0.4 mol·L到0.5 mol·L范围内 B.萝卜细胞在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消耗的ATP由细胞呼吸提供 C.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再进出萝卜细胞
D.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实验过程中,蔗糖分子均不可能进入萝卜细胞中
考点2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
-1
-1
考法2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判断及其拓展应用 命题角度3 分析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操作和现象 考情回顾
1.[2019海南,T7B]需在高倍镜下才能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提示: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就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
2.[2019江苏,T22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提示: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后,由于细胞壁是全透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着红色溶液,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为无色,因此可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3.[2018海南,T5改编](题干信息:在不染色的条件下,下列实验材料中,最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提示: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
4 [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熟悉实验选材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
挖掘隐含信息:液泡内细胞液的颜色和细胞质中叶绿体的颜色有利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红色花瓣的色素存在于液泡中,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A项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能够以叶绿体为标志观察到原生质体的变化,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由于不同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故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观察到的不同部位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观察液泡大小的变化,D项正确。
B
拓展延伸 1.对于质壁分离过程的图像,需要注意细胞核一直在原生质层内,细胞液的颜色深浅变化能够反映质壁分离的程度。
2.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但是实验材料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液泡有颜色;液泡没颜色时,原生质层有颜色(叶绿体);液泡和原生质层都没有颜色,外界溶液有颜色(加有颜色的溶液)。因此,可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也可以选用黑藻细胞(液泡没有颜色,但含有叶绿体)。一般不用无颜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2020湖南四校联考]将紫色洋葱A和B的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5组临时装片,
在装片上依次滴加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当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与B对照得出,A的细胞液平均浓度大于B的
B.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乙、丁、甲、戊、丙
C.甲中A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甲组的蔗糖溶液浓度等于A的平均浓度
D.丙中A的体积增大的过程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直至细胞液的平均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命题角度4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5 [2015海南,10,2分]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两者浓度相等时,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水分进出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过程中,甲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乙溶液中植物细胞水分进出达到动态平衡,丙溶液中植物细胞吸水,所以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外界溶液与细胞液是等渗溶液,水分进出达到动态平衡,并非细胞内的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
D
4.[2019湖北武汉调研]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
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物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甲物质不能通过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C.紫色液泡颜色会加深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将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可判断其是否还具有活性
考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法3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命题角度5 结合材料信息或图像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考情回顾
1.[2018全国卷Ⅱ,T2A、C、D]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提示: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提示: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