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卡》教学反思
张海燕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组“能说会写”的内容。这节课旨在教会学生填写读书卡,实用性很强。
这节课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教学目标单纯。让学生学会制作读书卡,养成写读书卡、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二是整个教学流程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根据二年级小学生的智力、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流程中不断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制作读书卡的积极性。三是课内与课外结合,引进名人名言,让学生课后去巩固课内所学的制作读书卡。
本节课也有些内容需要商榷:一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制作读书卡不是内容,只是借此形式来让学生学习“书”上的内容,即“读书”才是内容。那么读的什么书?整个教学设计很不清楚。二是识字是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学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整个教学设计中没有体现。三是本节课要求学生积累词语、语句,填写到“读书卡”中。正是在贯彻“阶段目标(二)阅读”第五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些词语是某一或某几篇课文上的?还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这些词语怎么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中的含义?整个设计一点也没有,这样“制作读书卡”填写这方面内容容易落空。
总这,我的作文课,应在教语文内容和认真贯彻课标小学一、二年级五大版块的具体要求上来考虑,并在这上面下大功夫、真功夫,从而切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张海燕
教学目标:1、学习边塞诗《凉州词》和《出塞》,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吟诵古诗,进一步尝试边唱边用手语表达内容,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积累更多的诗句。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吟诵古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诗文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题目 古诗二首) 读一读这两首诗,要求读通顺。
2、再读诗文,看看这两首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把它们画下来,并在旁边
写上相似的理由。
3、师生配乐朗读。 二、深入诗文
1、这是怎样的边塞? 朗读指导。
2、驻扎在边塞上的是一批怎样的战士? 学生交流。
3、师生配乐齐读诗文。 三、提升明理
1、就在这样山高路远的孤城之中,驻扎着战士,当战斗的号角吹响的那一
刻,他们是如何迎战杀敌的呢?
2、诵读古诗二首。
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有:整节课分为读、唱、吟三个环节,互为支撑,融为一体,
没有一味的剖析明理,却流畅美妙。听者的感觉是:这就是古诗,这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瑰宝,这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经典文化。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为,没有留给充足的练习时间,有的学生没有掌握规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