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一)写好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简单地讲就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按照这个定义,景物观察日记、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也应该属于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雪》等,这些文章描写的对象较景物观察日记、以写景为主的游记来说抽象得多,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一个老和尚和两个小和尚在寺庙门前溜达。突然,一个小和尚看到寺庙前的旗杆上的红旗飘动了,他回头喊师父:“师父,旗动了。”另一个小和尚马上否定:“不对,是风动了。”老和尚听了他们的争论以后笑着说:“不是旗动,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动了。”
对于同样一个景观,不同的人观察时会有不同的感受。写写景散文不仅要注意观察“旗动”(物体),还要注意思考事因(风动),更要用心领会景物包含的丰富情感(心动),而能否做到“心动”是写好写景散文的关键。
怎样才能写好写景散文呢?应该抓住以下五点内容,即:注重情感、分类描写、注意角度、顺序合理、层层推进。
1.注重情感
散文是言情的文体。在散文写作中,没有浓郁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好散文。因此,带着浓烈的情感去写作是写好散文的前提。朱自清在《春》的开头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续两个“盼望着”把作者对春的企盼之情充分表现了出来,正是因为盼春是如此的急切,所以当“东风来了”的时候,因为企盼热烈,连浩荡的东风似乎也多情了,把春天的脚步声传入作者的耳鼓,作者才能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短短的几句话,句句含情,感人至深。
2.分类描写
1 / 12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分类描写是写景散文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分类描写,就是把所写景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描写。如朱自清的《春》并不是像游记那样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开描写,而是分别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整体上也没有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而是分别写了晴天和雪天两种情况下的景象,也是属于分类描写。
当然,写景散文在局部也可以使用移步换景或移目换景,这是观察的需要。 3.注意角度
就是注意转换写作的角度。这种转换,既包括观察角度的转换,也包括感官系统的转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月光的描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先用一个比喻,将月光比喻为流水,化静为动,让视觉自上而下转移,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写荷塘中的青雾、荷叶、荷花;又将视觉转到天上,突出“淡淡的云”;再用一句“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又将视觉引向树下。这样的转换准确地把握了月下景物的特点,也通过月下景物反衬月光的皎洁。
在这段文字中,除了观察角度的转换之外,还运用了感官的转换,如最后一句总写塘中景物给人的感觉,用“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为喻,把本应抽象的视觉感受转换成形象具体的听觉感受,这种方法叫作“通感”。
4.顺序合理
顺序合理就是要求作者在行文中合理安排文章的顺序,注意时空的转换、逻辑的安排,使文章思路清晰。例如:
2 / 12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小区深秋
缪振光
如今在钢筋水泥林立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感受到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所描绘出的那份深秋的况味了。然而,倘在都市里细心地寻一寻,亦或能觅见一点点深秋的足迹,体味一下那份深沉的意境。
是的,在我所住的小区里,便有那么一丝儿不错的深秋的味道。
那个小区,是近几年来我一直客住的H城省教育厅职工小区。小区区域不大,纵向排列了六幢五层高的宅楼,四周各约有三幢同样高的宅楼。房子大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有些墙壁上已经布满了如爬山虎之类的藤蔓。小区绿化率很高,香樟树与云杉站列在小区的路旁,丹桂与松柏、银杏与女贞也种植于小区的房前屋后,更有一些杂木,比如在我住的小院旁边,就有两株香椿树,还有那绿叶宽大的乔木,及绛红色的枫树也在小区的各处可见。小区的花儿、草儿就更多了,蔷薇、野菊、月季,及那些老人们在各家阳台、院内培育的,名贵的或普通的花草,皆四季常开,芬芳宜人。春天的小区,自是繁花一片,热闹非凡;而到了秋天,特别在这深秋,小区的景色更是别有情致的。不必说那些高大的香樟树,绿叶成荫,在那常绿的片片小叶之间就有无数个涨满了甜汁的小黑果,只有青豆那么大,然个个饱满,是常年栖身在小区里的各种鸟儿们在这深秋里最好的果腹之物了;银杏也似乎显得凝重起来,它的果实早已被人摘了去,剩下的那些叶子,在几场秋雨和冷风之下,愈显得金黄了,一阵阵秋风过后,每片如鸭蹼似的叶,在深秋通黄色的夕阳里,频频招手,显得端庄典雅。那些落叶乔木呢,譬如椿树吧,它们则每当深秋莅临的时候,叶子最先飘落,往往是在某个清晨或午后,当秋风疾扫过后,不一会儿,整个小院的地面上便铺满了椿树的叶。此时,你若细细地观察那叶子,深黄中还泛着青绿色的斑纹,形状稍长,似浓眉;你若抬头看它们飘飘荡荡落地时,它们亦好像一双双闪烁着的眼睛,不经意地望着你似的,只是它们的目光显得既温和而又有些怅然。
霜降过后,小区里的景物便皆在清晨披上了一层白霜,人们也显得寂静庄重起来。然而,在那些一排排围绕着小区院落的铁栏杆旁边,一小朵一小朵的野菊花,却顶着寒风,怒放着,倔强而高傲,那精神不由得让人们一下子对它们肃然起敬。不过那些菊花,其实并非野生的,有人说它们是小区里一名退了休的老师几年前义务培育的。老师姓陈,瘦小的个子,曾被错
3 / 12
2019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打为右派,无儿无女,只有一个老伴,然几十年的教书育人,他的学生已布满了天下。陈老爱花如痴,但尤爱菊花。他曾说,诸花之中,唯有菊花不怕寂寞与孤独,不惧严寒,傲骨铮铮,适应性强。他几十年爱着菊花、护着菊花,可谓到了人花合一的地步。可惜,他老人家于去年冬天因病去世了。小区里的人无不为之惋惜,为此专门给他召开了一个追悼会。如今陈老走了,但他栽培的菊花却依然在这个深秋里绽放,比往年还要鲜艳夺目,真是花人感应,菊花仿佛寄托了对主人的哀思。我猛然想,那位离开了小区的陈老,他的灵魂,或许正是化成了这一朵朵立于寒风中的菊花了呢。是的,人虽去了,但在每年的深秋里,只要小区的人们一看见那些菊花,我想,总会忆起他来的吧。
小区的深秋,每年总如期而至的。我以为,在日日相见的小区里,每当秋味愈见浓厚之时,人们的观感则愈见深切。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片小小的区域里,只要稍加留心,便可见到许多我们平常视而不见的美丽,只要稍稍联想一下便可获得诸多的感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北国的深秋空旷邈远,南方的深秋则清丽淡雅,而都市里小区的深秋呢,则深邃而静美。小区虽小,而秋之深却绵绵悠长。在我们享受小区安静的生活之时,是否感受到在小区的深秋里,物与人均被赋予了一丝儿宁静清远的意境了呢?
【点评】这篇写景散文视角独特,描写了城市某个小区深秋特有的景色。第一、二段首先表达了对秋的向往与追求。第三段采用分类描写的方法,分别描写了小区的宅楼和绿化。第四段重点写了小区里爱菊的陈老师。三、四两段是按照由物到人的顺序安排的。五、六两段点题。
5.层层推进
层层推进就是文章要把写景与言情结合起来,写景不是目的,言情才是根本,通过写景,不断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例如:
太阳下的麦地
邓君凯
布谷鸟叫的时候,乡下的农事就开始换季了。在川北的山沟里,这样的标记非常明显。
4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