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教与学目标: 教 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课 型 新 授 训练 具 体 时 间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午 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描写。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难点】1、学习,识记重点文言词汇。
2、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与学方法 读想法、发现法、点评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与学要点:1、结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与学过程:
一、作者、作品:见《金榜行动》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雷霆(tíng) 书斋(zhāi) 艨(méng) 艟(chōng) 泅渡(qiú) 履历(lǚ) 倏(shū) 焚(fén) 舸(gě) 溯(sù) 僦(jiù) 仞(rèn) 罗绮(qǐ) 穹(qióng) 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 词 释 义 观 动词作名词,景象 文 名词作动词,刺花纹 骑 骑:动词作名词,马; 标 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一词多义 词 释 义 介词,被 例 句 翻 译 例 句 翻 译 为 动词,作为 动词,是 以 介词,凭借 介词,把 仅 副词,几乎;将近 副词,仅仅 观 名词,景象 动词,看(爱莲说) 势 名词,气势 名词,阵势 能 名词,本领 助动词,能够(答谢中书书) 古今异义 词 际 虽 望 方 标枪 人物
古 义 连接 即使 农历十五日 当……时 举枪 人和物 今 义 边际 虽然 向远方看 方形 例 句 翻 译 田径投掷器械 突出特点的人 三、展示、评议
四、课后强化 读文、译文
第二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前测入课
1、一名学生背一句课文,另一学生说译文。 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概括《观潮》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2、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
3、文章第二段中写“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中“如履平地”有什么样的内涵?
4、第三段“吴儿”手持十幅大彩旗的作用是仅仅为了好看吗?试作说明。
5、文章结尾一段是否为“蛇足”?
6、钱塘江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的壮观景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7、第一自然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的什么?
8、第一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9、第一自然段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10、“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古人又称浙江大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夸张说法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12、、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13、写作贵奇,奇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满足其好奇心。《观潮》“奇”在何处?
14、《观潮》既描绘了一幅风景画,又描绘了一幅风俗画。找出与其对应的段落。 15、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6、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17、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三、展示、评议
四、课后强化 见《金榜行动》
五、拓展练习 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