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观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53: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本文揭露了商人奸狡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的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这则寓言讽刺了只重钱财、不守信用的商人,告诫人们“言必信,行必果”,而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E.本文写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不能酬,说话不算数;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5、选出翻译有错的一项(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吾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6、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8 课观 潮 答案 第二课时 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

1、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2、“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

3、这是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水兵作战技艺之娴熟,这时水兵们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波涛汹涌的潮水上,更显艺高人胆大。

4、吴儿以弄潮时“旗尾略不沾湿”来证明自己泅水本领之高超。

5、不是蛇足,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前文的海潮之盛,水兵演习与弄潮儿弄潮之精彩。正侧面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效果。(答题位置线长,就要答出理由)

6、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

7、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8、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9、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10、第一句用渲染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提示了中心。 符合实际,不是夸张,因为这一奇观举世无双。 其一,钱塘江的 江口在杭州湾的人海处呈喇叭状,向内逐渐浅狭,海潮倒灌,潮波传播又受到内江狭窄江面的约束,这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大潮最盛。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

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 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 11、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12、“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13、文章以奇取胜,主要是形奇、神奇、意思奇、文字也奇。写水军演习则主要表现他们武艺高强和动作迅速;写弄潮儿踏潮走浪彩旗不湿,奇在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至于写观潮场面,侧重写观潮人多得出奇。

14、第1、2段描绘的是风景画;第3、4段描绘的是风俗画。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增添了人文内涵和民族特色,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

15、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16、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17、(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由此,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第三课时 一、基础练习

2、(1)指潮 (2)几乎,将近 (3)用水淋洗 (4)年 (5)穷尽 (6)消失 (7)满 (8)高 3、(1)比喻、夸张 (2)引用、比喻 (3)比喻;夸张 4、D 5、C 6、C 7、B 8、C 9、C 10、(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2)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4)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4)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5)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6)食物和别的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上一倍,而租赁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会空下来。

11、(1)动词,观看 名词,景象 (2)被 当作,作为 算是 (3)声势 阵势 (4)几乎,将近 只 (5)能够 技能

12、(1)一点 简单、简化 (2)农历十五日 看 (3)水边 干燥或做 13、(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阅读做题 (一)读课文

1、(1)比喻巨大的波涛 (2)此处指心中害怕恐惧。 2、C

3、大声如雷霆 4、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际天而来 吞天沃日 5、而旗尾略不沾湿

6、课文首句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7、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9、“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写。 10、对潮水壮丽的景象做侧面补充。

11、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干净、迅速。

12、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番演出作了铺垫。

13、“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4、描述了“溢日”“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席地不容间”等四件事来突出人多及盛况。作者这样写,抓住了场面描写中的几个细节,使描写更真实可感。 (二)比较阅读 1、D

2、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水流急缓或大小)

3、甲文引用渔者歌词,作用是衬托“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景象,渲染萧瑟气氛;乙文引用杨诚斋的诗。作用是甲文对上文的描写作概括性的收束;乙文与首句相呼应。 (三)拓展练习 阅读《贾人渡河》

1、A 2、(1)今 (2)渡河而亡其舟 (3)认为渔夫不应一下得那么多钱 (4)贾人许金不酬(商人说话不算数) 3、A D 4、A 5、C

6、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活该!(或:渔夫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有罪!)(答案不唯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观潮》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dszy1fp8k7916095eiv3gyk618jli007zh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