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闲言碎语
作者:赵海明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4年第02期
赵海明,字子谦。现为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印社社员。少喜翰墨,及长师从李铎、骆舒焕、杨大钧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书法大展并获奖。2007年荣获“京华书坛十佳中青年奖”。
曾作为分卷主编参与《北京图书馆藏石刻拓本汇编》(百册)、《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十册)的选编工作。策划主编出版《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八册),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奖、文博考古优秀图书奖。著有《石刻叙录·法帖》《赵海明印选》《道在菜根——赵海明书法篆刻集》《碑帖鉴藏》(上下册)。 (一)
艺术源于生活,异于生活,高于生活。人生喜怒哀乐,是一种体验、一种滋润、一种自然而然心境之再现。王羲之“东床坦腹”“狂放不羁”,留下《兰亭序》千古绝唱;颜真卿“悲愤疾书”《祭侄文稿》,为后人奉为圭臬。凡此皆在特别的心境下,留给我们更多的启迪与感悟。 时过境迁,世事空前发展。身居都市,钢筋水泥林立,沙尘雾霾时袭,汽车尾气弥漫;加之快节奏的生活,世俗的扰攘,噪声盈耳,矛盾纠缠,利益诱惑;时感心忧气躁,急功近利,精神无所栖身。难得一点恬静之趣,亦被生计所牵,欲望所累,搞得索然无味。“莫笑风尘满病颜,此生原在有无间。卷舒莲叶终难湿,去住云心一种闲。”(元稹诗偈)是的,在喜怒哀乐中,唯有通过自身修炼达到这种心超事外、心如云水的境界。
闲暇之余,时常清晨独游京西古刹潭柘寺,与常建对话,体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意境。午后太阳西斜,约三五朋友到西山脚下大觉寺,于大银树下品茗海聊,汲取一种别样的惬意。当然,亦少不了游历京北怀柔、密云山水沟壑之间,领略王安石“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天童山溪上诗》)的自然情怀。慢慢地心灵得到洗礼与浸润,与别人有所不同,于公职内外不停的角色转换中,多了些淡定与从容,并养成了晨夕日课的习惯。
“生也有涯,无涯为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义。文果哉心,余心有寄。”(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书法篆刻对于我来讲是重要的,这是三十余年心画创作之所得,不仅仅因为他有“意与道会”的参悟,还在于它的创作过程是心灵的倾诉、精神的寄托。当笔墨(刀)在宣纸(石)上翩翩起舞,呈现五色意象的墨线,黑白世界、金与石的碰撞,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