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1932年罗斯福“发誓”的时候( ) A.经济危机仍在恶化 B.“自由放任”政策已被废止 C.胡佛已引咎辞职 D.新政已经开始 答案A 2.罗斯福上台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惊人的果敢,采取行动来履行他做出的“行动、立刻行动”的保证。其行动的突破口是( ) A.整顿金融秩序 B.恢复购买力 C.兴办公共工程 D.加强社会立法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从整顿银行开始的。罗斯福上台后,下令全国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答案A 3.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实行存款保险,有利于促进社会保持对银行的信任,促进社会资金存入银行。大量社会资金存入银行,有利于金融秩序的恢复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C 4.(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全国工业复兴法》亦译作“全国产业复兴法”,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因为该法 ( )
1
A.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 B.实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机会 C.依靠国家干预,缓和劳资矛盾 D.稳定金融秩序,重建银行信誉
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而不是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B项属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改革,故错误;该法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缓和劳资矛盾,故C项正确;D项属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的措施,故错误。 答案C 5.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使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从而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危险。故选A项。 答案A 6.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 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2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而这一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逐步走向尖锐时期,A项错误。1930~1932年是胡佛当政时期,他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项错误。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反映了当时美国经济上依然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C项错误。预算比重的连续下降是经济形势好转的表现,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7.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创新精神。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新政的创新性最突出的体现在( ) A.成立负责救济的政府部门 B.发放救济补助 C.实行“以工代赈” D.以立法来保障救济
解析在新政中,罗斯福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既维护了受救济者的尊严,又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崭新的福利制度,对以后福利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C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
——斯大林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罗斯福
斯大林和罗斯福对新政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共同之处:二者都认为新政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推行新政的目的是促使美国迅速地摆脱经济危机,其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罗斯福通过一系列的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切充分说明,新政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罗斯福是美国资产阶级的代表。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