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送东阳马生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5:42: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送东阳马生序

五、教学流程

㈠谈话导入: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同学们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今天我们也来结识这样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成为明代大学士的。

(导语设置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容易跃跃欲试,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课文的热情。)

㈡、出示课件,了解作者,读准生字词。 ㈢、诵读,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摹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

及情感。

2、 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

3、 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4、 全班齐读。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整体感知全文,进而背诵课文。)

㈣、合作,疏通文意

1、 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 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3、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

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4、 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

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 ㈤、变换角色,领会文意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试以“我所交往的宋濂”为话题说一段话,有创意地翻译课文,感知文意。(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2、假如你就是“宋濂”,请归纳你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你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变换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创意的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既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又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下面的品读人物,理解主旨作铺垫。)

㈥、品读,读懂人物,突出重点。

用圈点批注法,划出描写作者借书难、求师难、求学路途艰辛和生活条件艰难的语句,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然后用句式说话: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宋濂。

(设计这一环节,是想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学习重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思考作者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动力所在,理解作者的苦乐观。) ㈦、探究,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围绕课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设计一段正面劝勉马生勤奋学习的话,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并学习“现身说法以及对比手法的作用和好处,也更感悟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㈧作业设计: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想一想,并将它写下来。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并形成正确的见解,用以指导学习生活实践,突破难点。)

六、板书主要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手法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教学实录 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中学 肖义刚

4月26日,天下着小雨。中心学校的领导要到我校检查教学工作并深入到课堂听课。下了第二节课后,我在办公室坐着,突然有学生来找我说,领导到了我的教室去听课了,我便面带笑容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教学。

我上的课文是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在上课之前,我先讲了古代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悬梁刺股和凿壁偷光。讲了两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学生们身体坐直了,眼睛也放出了光芒,精神劲儿也足了,我知道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由小故事自然地导出了课文。紧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作者宋濂,他的朝代、名号,重点突出了他的家庭状况——贫穷以及后人对他的评

价“开国文臣之首”、“当今文章第一”、“太史公”,通过介绍,让学生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对作者产生认同感;也与课文中提到的“家贫”“嗜学”并取得巨大的成就紧密相连。 了解作者后,学生大声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目的是熟悉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了几遍课文,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让我们跨越700年的时光,回到明代把自己想像成宋濂,“用第一人称复述求学的经历。”这个问题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自己变成了宋濂,成了名人,那么自己求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教室里响起了讨论的声音,自言自语的复述声,我点了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基本上复述出来了。在学生复述的同时,老师有意识地点到了文中重点词语如通假字、实词的理解,难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差不多疏通之后,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概括我班“宋濂”同学读书时遇到的困难,在前面的一个同学的复述基础上, 找出宋濂的困难以及怎样克服的就比较容易了。学生们很快找到了“小时候没有书”、“求师难”、“生活上的艰辛”三件困难事以及作者是怎样克服的。我让学生把找到的句子齐读了一遍,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能认识到宋濂勤奋苦读的学习劲头,勇于克服困难,顽强不息的学习精神,作者以他的亲身经历,循循善诱,情深意长打动了所有的学生。老师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充分拨动了学生的感情之弦,与作者共鸣。学生深深地佩服宋濂的学习精神,这一个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老师充分挖掘课本的资源——为什么作者写到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有什么用意呢?有学生说富人家的孩子光想着吃的,喝的,穿的,没有认真读书;有的说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经过学生的讨论,老师进一步挖掘出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是一篇临别赠序,目的就是勉励马生,学习条件的好坏不是决定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只要勤奋苦读,再艰难的学习条件,再大的困难他都能克服,他都能战胜。也是勉励我们后来无数的读书人勤奋读书,成人成材。联系到生活实际,我们班上有的同学家庭状况都不一样,但家庭条件并不决定你的未来,因为很多人人穷志不穷,艰难困苦的环境反而激发出一个人的斗志,磨砺一个人的性情,特别在我们农村地区,更应该多一些宋濂这样的人。课文上到这儿,可以说是高潮了,学生的感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老师并没有满足,推出了最后一个讨论题,你如何看待宋濂的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学生瞬间讨论开了!有的赞成他的学习态度;马上有人反对说他是苦学,是时间加汗水,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快乐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的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待老师就应该要毕恭毕敬,言听计从;有的说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应该辩证地看待老师,

不能盲目迷信老师,就连科学家的学说都被推翻了呢!有的说要尊敬老师,但不能畏惧、害怕老师;有的说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平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参与者,这一节课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高潮。老师也就这个问题参与了讨论,天平的两边,一边是知识真理,一边是老师权威,当我们面临知识和老师,权威和真理的矛盾时,该如何选择呢?很多人就说,知识和真理。是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衷心的祝愿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真理。

老师作全文的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应该说是受益匪浅。作者的家庭贫寒但能勤奋读书,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当代中学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珍惜今天的拥有。21世纪是一个知识的的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愿我们同学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驾驭刻苦之舟乘风破浪!

课后反思:

课文上完后,中心学校的领导王祥生校长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比较高。我总结了这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一、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教者并没有遵循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落实字词的教学,课文翻译,而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进入宋濂这个角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表述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理解了课文重要的词语,而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二、传授过程高潮迭起。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环环紧扣,老师能始终控制着教学的节奏,不断地把教学推向高潮。三、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由最开始的小故事导入,到末尾的大讨论,始终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这是本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四、突出了本文的教育意义。宋濂的学习精神是值得充分挖掘的,他的事例给“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这句话作了有力的诠释。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发扬以上的成功之处,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力争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搜索更多关于: 送东阳马生序 的文档
送东阳马生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e5x84n27x7u3cm9al4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