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人初傳佛教
澳洲是一個主要以歐裔移民組成的新興國家,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以耶穌教為主要宗教。佛教傳入澳洲,主要是隨著亞洲人旅居澳洲而帶入。
相傳在十九世紀澳洲建國早期淘金時代,佛教便由遠處跋山涉水而來的亞洲人帶入。一八八二年,錫蘭有一艘二百七十五人的商船移民至昆士蘭省的馬凱(Mackay),這是第一批進入澳洲的佛教徒。一八九○年,錫蘭另一批移民者約五百人來到昆士蘭的沙士得(Thusday)島,建立澳洲第一所佛寺,種植了第一棵菩提樹,現今該佛寺已改為郵政局,但菩提樹仍在。當時,由於亞洲人在澳洲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極少,加上種族歧視和語言隔閡,亞洲佛教徒只在自己的社團圈子裡舉行佛教儀式和活動,佛教並沒有流傳到主流社會(即歐裔移民所組成者,佔人口大多數的社會)。
◆西方人啟蒙奠基
到了二十世紀,佛教逐漸引起歐洲西方人的
注意,研究佛教的西方人士日漸增多,其中一些個別研究佛教的西方人移民澳洲,並且開始在澳洲的主流社會中傳播佛教,由於他們精通英文,能夠將佛教的要旨傳達給澳洲的歐裔人士,對於佛教在近代澳洲廣為傳播,達到啟蒙和奠基的作用。
隨著亞洲移民的逐漸增多,以亞洲佛教信徒為主,兼帶極少數量的澳洲西方人所組成的社團逐漸形成。一九五一年在美國出生,後來到錫蘭出家的比丘尼達摩珍納法師,以七十高齡首度到澳洲弘法,停留十一個月,是澳洲佛教最早的開拓者之一。一九五二年,達摩珍納離澳赴美,後來再度到澳洲弘法,一九五三年,在墨爾本成立「維多利亞佛學會」和北雪梨的「新南威爾斯佛學會」。往後幾年,其他團體也在各州的主要城市和鄉鎮相繼設立,例如一九五九年在雪梨成立的「澳洲佛教聯合會」,出版《今日佛教》季刊。近十幾年來,由於澳洲吸收了很多來自東南亞、香港、臺灣的移民,當中不少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有很多是民間拜佛燒香的信眾,他們或組織佛教團體,舉辦佛教活動,
或建立寺院,弘揚佛法。據澳洲聯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及人口研究局在一九九一年所作的調查中顯示,澳洲的佛教徒人數在十年內增加三倍,使佛教成為澳洲發展最快的宗教。比方一九七三年華人在雪梨組織「澳洲中華佛學研究社」(Chines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一九八一年成立的「越南佛教聯合會」,總部設在新南威爾斯省費菲市的「普慧寺」;座落在雪梨郊區的「佛法寺」,提供禪坐及佛法課程,並設立了一間頗具規模的書店,出版《菩提葉雜誌》;維多利亞省的阿底峽中心和度母學院、昆士蘭省的「觀音智慧文化學院」、南澳大利亞省的「佛陀之家」,都是由耶喜喇嘛及佐巴仁波切於一九七四年合辦,除教授藏傳佛教課程外,也舉辦研討會及閉關、修持;在昆士蘭和塔斯馬尼亞等省份設立的「達摩珍納中心」,活動內容包括佛法講座、禪坐、諮詢服務及圖書借閱等;一九七九年成立的「昆士蘭佛學會」,目的在研究、修持、探討巴利經典教義,同時也舉辦講授佛學及其他社會、文化的活動,並附設書店、圖書館
及出版該會的佛教文獻及刊物;一九八○年成立的「澳洲首都佛教協會」,則定期舉行佛學講座及禪坐課程。
◆佛光人後來居上
在澳洲諸多佛教團體之中,以近幾年來佛光山設立的道場及佛光會成立的協、分會最為出色,他們無論在東西文化交流或人間佛教的弘傳上,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佛光人在澳洲的弘法因緣始於一九八八年,游象卿、邱美惠、廖德培、寸時嬌等旅居澳洲雪梨的信徒們一再請求佛光山前往建寺弘法,一九九○年,BHP總裁及臥龍崗市長到佛光山參加由中國鋼鐵所舉辦的國際鋼鐵學術會議,並參觀佛光山各項事業,對於佛光山更生信心。當時擔任佛光山都監院院長的慈容法師應邀飛赴澳洲東南海岸的臥龍崗市,會見該市市長歐凱爾(Frank Arkell)先生。一九九○年,全市議員一致通過,決定全力支持建寺,遂有後來獻地近七十餘英畝之創舉,為佛教界添一佳話。翌年,星雲率慈莊、慈容、永全、依訓到澳洲勘察佛教現況,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