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岁多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7 13:26: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他们的人格偏异。如有的孩子因为家长过多的干预,就此形成胆怯、畏缩、不敢进取、不能独立自主;有的变得表面温顺,而内心充满怨恨、矛盾,总想伺机发泄;还有的孩子对父母非常怨恨,并且以冲动、拒食、破坏等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

如何对待进入“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呢?以下几点意见可供参考。

1.尊重孩子

儿童萌生自我意识,独立性就开始增长了,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和模仿,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如他们要自己洗脸、自己穿衣、自己拿筷子吃饭等。随着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产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总是不愿意让别人说他们一点不好。虽然他们的动作很不熟练,做起进入“反抗期”

这时期的孩子开始表现得特别不听话,逆反心理强烈。他们处处要与父母“作对”,大人要他这么干而他偏要那么干,事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别人如果要干涉他,他就会发火;他们脾气顽固、不近情理,嘴里一说出想要什么,就非得马上到手不可,不肯妥协、忍耐和顺从;他们好发脾气、好耍威风,常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喜欢发号施令,在家里简直像个“小皇帝”。他们常常弄得父母束手无策,父母觉得“这小儿变得难管教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时孩子已进入了“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是儿童自我意识迅速成长的表现,也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小儿一般从2岁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4岁左右达到高峰。在进入“第一反抗期”之前即2岁之前,来要花费很多时间,做的还不像样,但是,家长仍应尊重他们,让他们学着去做,并且给予鼓励。千万不可嫌孩子做得慢或做得不好而埋怨孩子或从中阻拦、包办代替,这样会伤害孩子正在萌生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2.坚持原则

这个时期的孩子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应该提出的要求。例如,在上街之前,明明向他讲清楚了今天不买玩具,可是一到商店,看到橱窗里的玩具,他就非要买,不然就又哭又闹,赖在地上不走。这时,家长必须坚持原则,说话算数,向孩子讲清道理,不能依从他,并且赶快把孩子带走。尽管他还依依不舍,也无可奈何。使孩子明白事先讲定的话应该守信用,无理的要求是不能得逞的。这样他们就会渐渐地懂得在生活中还有“可以”、“不许”、“应该”等一些概念,是非分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转移注意

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力有限,但又不自量力,常常要干一些他们于不了的事。这

时,家长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一边给予表扬,一边分配他干另外一件事,并向他说明“你还小,等长大了就可以做这些事了”。

4.口径一致

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人对孩子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会有差异。如父母在管教孩子而爷爷、奶奶却要护短,或父母自己的情绪忽冷忽热,高兴起来对孩子亲热非凡,不高兴起来把孩子痛骂一顿。孩子年龄小,不知道接受哪个要求才对,而且也会给他们的不合理的愿望、需要和坏习惯制造“防空洞”。因此,在一个家庭里,成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必须口径一致,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增加他们情绪上的反抗性和不稳定性。

5.耐心诱导

对孩子的反抗家长不能采取“高压政策”,要冷静对待,并且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的,是因为家长对孩子不了解,受了“委屈”,使他们的独立愿望不能实现,还是因为家长动辄训斥打骂,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只有真正地了解他们,耐心诱导,因才施教,才能促进亲子间的和谐关系。 发现了“我”和“我”以外的世界

2岁以后的孩子,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名词“我”这个词,开始把自己做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心理学上称这种认识为“自我意识”。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后,孩子的行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知道“我”就是他自己,

这时期,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要摆脱大人的保护、按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玩耍的心情,他们不肯再事事都听从父母的摆布,常常什么事都要争着自己干,想要干什么就要立即去干什么,想得到什么就非得到不可,如果父母不同意,就会发脾气、翻脸、哭闹,常常闹得父母无奈便迁就了他。所以,很多家长都感到这时期的孩子难带。其实,有时他们和大人唱反调不是要固执地坚持干什么,而是在学习“自我表现”,是利用反抗来建立“自我”,因为这时孩子常常觉得自己能干了,不愿意处处受成人支配,便以不顺从、闹独立来达到这个目的。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反抗心理”。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是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只不过是有的小孩表现得强烈一些,而有的小儿则表现得不太明显。父母一定要珍视和尊重孩子什么都想干的愿望,恰当地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尽量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独立性的机会,但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装作不知道,暂时不去理他,或把孩子注意力引向其他游戏。这样,反抗心理可以缓和,并能促进小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孩子管教太严,用过多的“不准”和“镇压”的方法来制止反抗,必定会使矛盾加剧,并且阻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相反,如果为了不让孩子哭闹而取悦迎合,也会形成毛病,使孩子一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立即情绪大变,又哭又闹,还会滋长孩子任性、固执等非理性的意志萌芽。

搜索更多关于: 一岁多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的文档
一岁多的孩子有哪些心理特点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eeza0zlym9pg7z7h9ur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