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朗读、问题思考
A、 勾画出作品中的意象(人物、景物、事物) B、 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试着用作品中的关键字词回答)
课中碎片制作(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知
本词的写作对象。通过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词人的行为和心理,梳理作品的“骨干”,便于深入讨论、学习。
环节三:欣赏 合作探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中碎片:表现手法:一语双关。(情感表达
苏轼并不只是要写自己的人生坎坷,还要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因此我将重点放在“ 音视频赏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态度”上。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将运用合作探究法、问题设置法,点拨法让学生赏析课文、互相讨论、得出结论。 问题设置如下:
(1)大雨滂沱,作者为什么会说“竹杖芒鞋轻胜马”? (2)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
(3)“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在学生理解这首词的大意后,我会让学生思考问题1作者为什么会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竹杖芒鞋”是失意潦倒、穷困落魄的标志,而骑马的当然属于官运亨通
的达官贵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天走路是不可能比骑马更轻便的?但,正是“轻胜”一词把作者那种在风雨中坦然旷达、潇洒闲适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生了解苏轼的穷困处境和人生态度之后,我再让学生赏析“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这一句里,我会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烟雨”,“ 任”这两个词。“烟雨”和下片的“风雨”一样,一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指人生旅途中 的风雨,它象征人生中的逆境。“风雨”与下片中的“晴”是相对的,“晴”既是指天气“风和日丽”,又指人生春风得意的顺境。“任”写出任凭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仍是岿然不动。“任”字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在风雨中镇定自若、吟啸自乐的旷达心境。
我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主旨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既是指途中的自然天气,又是指人生旅途中的逆境和顺境。 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官职升降,无论地位得失、无论处境好坏,在苏轼的眼中都是一样,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这就表现了苏轼超然物外、镇定自若、不惧风雨、潇洒闲适的心态。进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我们生活中的困境。
环节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
于漪说:“课的结尾部分要增添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
1.知识点回顾
2结语语:我们每个的人生都有顺境,有逆境,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人生之风雨改变不了苏轼,也改变不了我们。(语言需要重新组织)
2、课后作业:
课后碎片: 拓展阅读《苏东坡突围》 写目的
以《东坡对你说》为题,为这些同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鼓励一下他们。(语言需要重新组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形象、特点、情感主线设计板书) 定风逆境 途中遇雨 (莫听、吟啸、轻胜、任) 也无风雨也无
波
晴
(乐观、坦然、旷达)
下片:雨后情 晴:象征春风得意的顺境
上片:雨中景 风雨:象征人生中的
艺术手法:一语双关
板书意图: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重难点,达到提纲的作用。
八、授课资源开发 九、说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