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1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索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三、练习应用
1.数数游戏。
教师说数,学生伸出相应数量的手指。例如,教师说“5在哪里”,学生伸出5根手指回答“在这里呀在这里”。
2.说一说。
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说一说家里有几口人,都有哪些成员。 3.在1~10这十个数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数,并说一句话。(例如:我有1个鼻子,我家有5口人……)
4.教材8页2题。(通过连线,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四、反思总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2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内容,第7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
会比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讲一个故事呢? 2、学生讲故事。
兔妈妈看到小兔们一天天长大了,就决定盖一间大房子,小猪也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它们终于盖了新房子!你怎么知道是小兔要盖房子? 〔从房子上面的头像知道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水中的小鱼也在为它们加油呢!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
二、新知探索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3、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应用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习一第3、 4题。 四、反思总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 多 少
课后反思:
第2单元 位置
第1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材P9及练习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教具准备】
教材第9页例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11第1题的图,请学生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 并回答:
①小兵在小玉的( )面,小玉在小兵的( )面。 ②小东的前面是( ),小云在小华的( )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小玉的位置关系(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
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2.完成教科书P11第三题。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第一单元 位置
第1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铅笔盒等学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