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2:32: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三、练习应用

1.p16做一做 1、2

四、反思总结

通过拨一拨,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来的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 \<\\>\, \=\号。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我们看看有几只猴子?它们摘了什么水果,各有几多少?(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1)摘了这么多水果,三只小猴

子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让学生摆出图片学具表示数量,设疑激趣:摘了这么多的水果,到底哪一种水果比较多,哪一种水果够分,哪一种水果不够分,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3)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二、新知探索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1)、独立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比较大小。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2)、小组交流。

2、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3)、认识“=”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等号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猴和香蕉比、猴和梨比......)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4(3小于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4.区分“>”、“<”和“=”。

5.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三、练习应用

做一做:p17 第1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课本P18第3、4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P19第5、6、7、8题 教师指导完成

四、反思总结

借助小猴子分水果的场景引入新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板书设计:

比多少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课时 第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

【教学难点】

明确方向决定次序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玩游戏:注意听口令,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如: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

第三排的小朋友摸摸你们的脑袋(可多玩几次) (初步让学生体会序数的含义)

二、新知探索

2、找5个学生上来排成一列,假设他们来老师这里领课本,下面同学说说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排第几?

第一个领完走后,剩下几个人? 他们又分别排第几?

3、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小组四人合作,一人摆学具,并向大家提问,其他人回答。然后轮换,由另外一个人摆,并提问,其他人答。要求每人摆一次。 三、运用:

4、汇报情况,请一小组起来表演

5、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小组里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你的家人。(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人) 6、汇报情况,指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

三、练习应用

1、看课本P20后第1、2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23第1、2题 教师指导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游戏,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板书设计:

第几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4课时 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2~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4颗纽扣分成两份,猜一猜,左手里有几颗?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

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猜的。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

二、新知探索

1、质疑: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 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

(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 可按照: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练习应用

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 2、做课本做一做的练习,再指名回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游戏,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emo50cqsm9kcek7hm3l8mqar1rud1013gg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