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男性,65岁,有糖尿病病史10年,情绪激动后出现鼾睡,呼之不醒,即送医院急诊。若要确定诊断,首选的检查为
A.颅骨平片 B.CT扫描 C.磁共振成像 D.脑电图 E.DSA
【答案】:B 【解析】:考察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在脑血管疾病诊断方面CT能够作出早期诊断,准确的鉴别诊断,并能直接显示出病变部位、范围和出血数量。脑出血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影,脑缺血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在CT图像上呈低密度影。MRI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2.患者男性,28岁,在登山时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请问此病人脑脊液检查可为
A.脑脊液压力不增高 B.蛋白质增高 C.外观显均匀一致血性 D.细胞数增多 E.氯化物含量增高
【答案】:C
【解析】:考察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脑出血可为均匀血性,压力增高至200mmH2O以上。脑缺血脑脊液检查为正常。
3.患者女性,高血压病史30年,糖尿病病史10年,今晨出现左上肢瘫痪,口角歪斜,入院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请问此疾病易发生在夜间休息状态下的主要原因是
A.晚餐过饱或晚餐过少 B.气温较低、睡眠差 C.血压低、血液黏稠 D.低枕平卧 E.血糖过低
【答案】:C
【解析】:考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压过低、血流减慢,血黏度增加等因素促使血栓形成而发病。
4.患者男性,55岁,一年内出现3次突然说话不流利,每次持续30分钟,第三次发作时伴有右侧肢体麻木,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疑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请问此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糖尿病 B.吸烟、饮酒 C.高血压 D.动脉粥样硬化 E.血液动力学改变
【答案】:D
【解析】:考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部位纤维素与血小板黏附,脱落后成为微栓子,进入颅内动脉,引起颅内小血管被堵塞缺血而发病。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点是
A.持续时间不超过8小时 B.持续时间不超过20小时 C.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 D.持续时间不超过30天 E.持续时间不超过48天
【答案】:C 【解析】:考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为突然起病,持续时间短,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单瘫、单眼失明、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6.内囊出血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
A.进行性头痛加剧 B.呼吸深沉、血压升高 C.频繁呕吐
D.“三偏征” E.大小便失禁
【答案】:D
【解析】:考察内囊出血的临床表现。脑出血常损害内囊而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征”)。
7.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实行溶栓治疗最佳时间是
A.发病6小时以内 B.发病8小时以内 C.发病10小时以内 D.发病12小时以内 E.发病24小时以内
【答案】:A
【解析】:考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生后,尽快恢复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是急性期的主要治疗原则。早期溶栓是指发病后6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可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
8.患者男性,患高血压病15年,因与人争吵后突然倒地昏迷,查体有一侧上、下肢瘫痪,口斜眼歪。以脑出血收入院。请问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为
A.控制感染
B.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 C.抗凝治疗 D.抗休克治疗 E.糖皮质激素治疗
【答案】:B
【解析】:考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以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为主要治疗措施,同时应用止血药。
9.男性,56岁,晨起时觉上、下肢麻木,但可自行去厕所,回卧室时因左下肢无力而跌倒。护理体检:神清,左侧上、下肢瘫痪,口眼不歪斜。应首先考虑
A.内囊出血 B.脑栓塞
C.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外伤
【答案】:C
【解析】:考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诊断。根据老年男性,安静状态起病,起病缓慢,有肢体麻木的前驱症状,无意识障碍,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史特点,考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可能性大。 10.患者男性,72岁,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和语言沟通障碍,请问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平卧位 B.避免激动 C.头部冷敷 D.鼻饲流食 E.注意保暖
【答案】:C
【解析】:考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对脑血栓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如果头部抬高可加重脑缺血、缺氧;避免情绪动引起继发性脑出血;鼻饲流食保证营养;注意保暖;头部严禁冷敷,避免加重脑缺血、缺氧。 1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为
A.控制感染
B.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 C.抗凝治疗 D.抗休克治疗 E.糖皮质激素治疗
【答案】:C 【解析】:考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缺血性脑血管病以抗凝治疗为主,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血液扩充剂以改善微循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