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材专题:二次开发的策略与实践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11: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论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与实践

海南师范大学 外语系 关世民

[摘 要] 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它在丰富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改变教师“教教材”的陈旧观念、增强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整合教学内容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意义、着眼点、权限与原则以及开发策略四个角度,论述了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有效教学;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二次开发;优化整合

[作者简介] 关世民,(1956-)大连人,硕士,海南师范大学外语系 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学设计和英语教育。

1

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从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使我们的广大英语教师开始摆脱“教材权威”和“教材神圣”的旧教材观,取而代之的是“课程资源意识”和“教材使用意识”的新教材观。新教材观的实现与发展与教材“二次开发”的使用认知与理解关系密切。

一、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意义

教材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之分。广义概念的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教材依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形成文字、音像和媒体为介质的学习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使用;狭义概念的教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文字教材(含配备的音像光盘),也称为教科书。本文提及的“教材二次开发”所指的教材涵盖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教材内容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或物化形态,回答用什么素材、什么方法进行教学的问题。课程标准描述的学习结果必须通过具体的范例,即通过具体的事实、现象和素材表现出来,才能够成为直接的教与学的内容。[1](72)新课程理念赋予教材资源特性,把教材定位在教学资源的认识层面上,从而根本改变了以往“教材权威”和“教材神圣”的观念。把教材归为资源的理念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新时期课程与教学论的重大发展。“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可利用性和可开发性。因此,在使用“教材资源”的时候,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和“照单全收”的思想。

* 本文是海南省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基金项目“中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文号:HJ2007101)研究成果之一。

1.要弥补教材的“普适性”和教学情景“特殊性”之间的差距。

尽管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学者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学科教学用书,但是教材资源的选择和组织具有“普适性”和“规定性”特点。“普适性”主要是指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主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以及课程内容所对应的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特点,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并根据课程不同内容特点,设计成各种学习活动任务和练习形式,供学生学习使用。“规定性”主要是指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标准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教学政策规定进行,既不能改变课程标准也不能变动课程设置结构。我国目前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管理机制,因此,众多的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执行、对课程理念的解读势必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其中。也就是在教材编写所反映的理念和教材使用的实践之间必定有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教师就必须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当的筛选、整合,使经过“二次开发”过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和学情实际。

2.课程的“调适取向”需要我们合理优化教材资源。

目前我国有十几个省市教育科研部门以及一些高等院校参与了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并且获准了发行权,“一纲多本”已经初步形成英语教材“百花齐放”的全新局面。然而,任何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会存在编者的不同课程价值取向和不同的编写体例,也就是说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演绎各有不同。有的教材秉承课程的 “忠实取向(fidelity perspective)”,强调课程事实者必须“忠实”地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最大程度的执行课程方案,也就是不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编排作变动。但是,大多数教材体现了“调适取向(mutual adaptation perspective)”,主张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设计者和课程实施者之间的相互调试、适应的过程,是课程计划和具体教育情景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等方面的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2](75)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多家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都秉承了“调适取向”,在编排体例上把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按照不同层次来设计编排,单元或话题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如,Section A, Section B, Section C等。这就为教材的 “二次开发”提供了余地和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实际状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调整和补充。

3.教学具体内容和学习需求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出版发行的教材普遍采用“视听说-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材的编排主线,这种做法无可非议。《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告诉我们,如果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杂乱无章,则不能保证教材内容和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利于实际教学。如果教材固守一两种教学方法,则会显得单调、枯燥。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在主要体现一两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教学方法的长处,并使之融于整个教材的框架之中。[3](149)这就是说,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教材呈现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模式,不能视之为“唯一”和“权威”,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学情实际,针对不同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采用更加灵活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也就涉及教学方法的“二次开发”问题。教无定法,但是教有良法。这个“良法”就是能够针对教学实际,解决学生学习问题,便于学生有效学习的“特有”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固守教材呈现的方式方法。

二、“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着眼点

教材“二次开发”的主要内涵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权限范围,在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之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取舍和调整,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二次开发”不是对教材编排体系的否定,更不能“另起炉灶”。 教材“二次开发”主要是丰富、调整和补充教材内容,使教材的“普适性”通过合理的取舍和调整处理转变为符合实际的“独特性”。 教材“二次开发”不仅涉及教材本身的调整和取舍,还涉及课程资源的“教材化”的整合问题。教材“二次开发”的着眼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

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都是经过专家依据课程标准认真赛选和制定的,因此,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但是,任何优秀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例如,在选材方面经常会有一些“偏向”问题,一是我们现在的教材内容明显有“重当代,轻经典”的问题。学习语言,选择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语言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忽略了英语语言“经典”,特别是那些脍炙人口,影响力极强的英语“名文经典” 之作,就会使我们的英语学习有“浅薄之嫌”,缺少文化的“厚重之感”。二是目前谈论社会生活和饮食文化的话题,教材内容主要局限在英美等国家的几个著名的大城市,介绍那里的人们社会生活和饮食文化,语言学习的讨论内容自然也规定在“洋生活”上,这类知识的设计对于我国广大

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讲是典型的“水土不服”。理想的设计应该是借学习国外城市生活的话题,来谈论我们自己当地的城市或乡村的生活,这样会更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才能够学的活起来。三是现在的英语教材都带有鲜明的体例特点,这就会在突出某一编写优势的同时,也会凸显出由此带来的其他问题。例如,目前英语教材大都采用“话题”式编排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便于培养训练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但是它却打破了语言结构体系,造成语法分散、词汇过多、复现率低的现象。

2.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二次开发”

目前出版发行的英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视听说情景教学法。教材内容设计和编排体例紧紧围绕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线,加大听说训练的比例和强度,以此表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贯彻实施。仅以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英语》(Project English)为例,每个单元分三个话题,每个话题由四个部分相关内容组成(Section A—Section D,相当于四个Lesson),每个部分的编排体例大致相同,按照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划分,Section A-Section C三个部分以听说训练活动为主,在C或D部分出现1-2篇小段文,共阅读训练,在D部分呈现一些本话题涉及的语法知识和写作训练。由此可见,75%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语言技能进行的,而词汇知识、语法知识、阅读和写作知识这些外语学习的核心知识学习比例合起来只占25%。单一的模式和固化的方法加之缺乏核心知识的支撑,势必会导致学习心理的疲劳和学习兴趣的厌倦。因此,适当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和模式来调整和充实教材主流模式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过程的“二次开发”

由于受教材编排体例设计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设计往往过分突出语言技能训练而忽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知识铺垫不充分,教学目标交待不清楚,忽视学生对语言知识认知、理解和感悟的环节,不分英语学习知识类型,几乎完全按照一个固定的教学流程处理教材内容。通常在学生尚没完成语言知识认知的情况下,就被老师抛到了“自主学习”的境地之中,在听了1-2遍录音或看了一段视频演示后,就被组织起来就所听、所看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的学习效果往往因班而异,如果班风班纪不好,大多是乱乱糟糟。然后就是分组汇报或者叫学生到台前表演。往往没有完成任务,就到了下课时间。整堂课“动嘴多,动手、动脑少”。这种“突出语言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设计效果,反而学生的语

搜索更多关于: 教材专题:二次开发的策略与实践doc 的文档
教材专题:二次开发的策略与实践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enxw2drvq17c193743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