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10: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

王琦语录 人生就是三件事,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就是厚道待人、感恩于人、惠及他人;做事就是求真、求善、求美;做学问就是继承、创新、立言。 总结病例时,别光看好了的,其实有不少没看好的,只是人家都不再来看了。那些不来的人一直是我的心事,每次睡觉前琢磨琢磨,还是有不少没看好的病人。 你要是研究一个东西,跟别人不一样,就得从头开始,这是太复杂的一个过程,你要形成理论、概念、体系、要素、应用、接受、传播等。它不是做一件新衣服,学术这个东西是不一样的。源于经典不等于停留在原始的水平,经典是给你源头、给你启发,一定要激活了你内心的什么东西,才是真正学到了经典的价值。国医大师王琦,他把中国人的体质分为九类,其创立的中医体质辨识法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学生把他40年的成果画成一棵“王琦树”。近日,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楼的层层门禁,记者听王琦讲述了他和中医体质学说延续了近40年的故事。40年也许太长,长河掬浪,我们择取了他的三个年龄节点,走近王琦。 35岁:新翻杨柳枝

当别人都在以名医学术思想为题做研究的年代,他大胆创新,提出“中医体质分类”的概念

时针拨回到近40年前。1976年,教育的春天姗姗来迟。经国家批准,著名中医岳美中、方药中等几位老先生以北京西苑医院为基地,开办首届全国中医研究班,每省推荐一名优秀青年中医赴北京学习。已经在高邮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院医生王琦,被江苏省遴选,来到北京,成为该班的学员。毕业后,又于1978年考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首批研究生。而立之年获得的学习机会,让王琦更加如饥似渴。读经典、做临床、传承老专家的医道精髓,渐渐地,王琦心里隐约有了一种感觉,中国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有阴阳二十五人之说,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也把人分成四种气质。人类的祖先,不管东方还是西方,不约而同都在给人分类。“因人制宜”是中医学的宝贵思想,但是相关理论散落于历代医家文献中,未能形成体系。更可惜的是,随着现代医学体系的发展,中医的体质分类思想渐渐被淡化。“西医的病种有3万多种,中医证候也有800多种。在医生眼里,人体被分得很细,只看见人的病,看不见病的人,”从医以来困扰王琦多年的难题似乎有了一个突破口,“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病症、同样的药方,对有的人有效,对有的人无效。”“体质分类,是中医里一个闪亮的智慧,我要开创这个还没有人做的事业!”这个念头一产生,在王琦的心中便再也放不下。然而,在当时崇尚继承的中医教育体系中,最早的研究生都以某某名医的学术思想为题进行研究。王琦

关于“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的论文题目一报上去,第一个提出异议的就是导师方药中。“他担心,中医里面从来就没有这样一个学说,会不会引起争议,”王琦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硕士论文手稿说,“我就跟他磨啊,让导师先送给评委去审,如果都说不行,我马上改。”就这样,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王琦,冒着论文被打回重写、毕业时间延长的风险,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方老是个胸襟非常开阔的人,对于我这个喜欢‘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学生,有时候很挠头,但很快又能够理解接受。没过几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高兴地说,几位专家都说这个题目好,把中医学的一个重大问题给提出来了。揭开这个谜底太重要了,你就做吧!”“那时,就好像心里的火种被点燃了!”说到这里,王琦仿佛又变成了那个意气风发、立志创新的小伙子。“创建一个新理论,不是说这里有50本古书,你找到古人是怎么说的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提炼出自己的东西。”王琦每天骑着自行车,从西苑医院到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只带一个馒头,一坐就是一天,对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休息的时候,王琦喜欢到街上或车站观察人群,因为“人们等车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人慌慌张张,有的人漫不经心,这实际代表着他们不同的气质和性格”。1978年,35岁的王琦与同窗盛增秀合作撰写《略论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一文,将“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第一次公之于众。“这篇论文也险些被

扼杀在摇篮里”,王琦说,投稿被退,编辑的理由仍然是“中医界没有这个学说”。后来,幸得杂志总编在投稿记录中慧眼识珠,才追回了稿件。经过几年的研究,王琦领衔编著了《中医体质学说》一书。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使中医体质学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把王琦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个时候,中医界的普遍观点是,把老祖宗的东西学到手就不错了,你还敢创新?提出这样一个标新立异的理论,别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你淹死。”王琦当年的一位同窗感慨地说。彼时的王琦似乎更能理解导师的苦心,创立一个“从来没有”的学说,无异于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开始,人家都在说,这是啥东西?后来有点儿名气,又有人说,这东西古来就有,没啥了不起。”眼前的王琦回忆那段日子,风清云淡地说,“这没什么,我就当它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如今,中医体质学已成为中医学二级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组列为现代中医流派,相关内容被写进《中国医学通史》,列入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本科和研究生教材,是近几十年来中医教材中唯一新增的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撰文指出:“体质学说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在指导‘治未病’及个体化诊疗中将会发挥特殊的作用。”回首来路,王琦也坦陈艰辛:“研究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它不像做一件新衣服,你喜欢就穿,不喜欢就不穿。学术这东西不一样,从理论、概念、体系,到应用、接受、传播,是一个太复杂

搜索更多关于: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 的文档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eqoc6c8po9sc9l3ppnv1xep036fj7019d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